疼痛是骨性疾病最為常見也最為惱人的癥狀,病人常常會被這種強烈不適的疼痛感搞得無法入眠,因而止痛會是患者們在治療過程中所期許的。但也有部分患者在一定時間后,疼痛感會自行消失,讓患者誤以為病癥不治而愈,心里還竊竊自喜,孰不知這并不是疾病痊愈的表現(xiàn),反而是病癥加重的征兆。
骨頭不疼了就是好了嗎?
骨頭不疼并不代表疾病痊愈,其可能是由于時間延長而致骨頭開始往壞死方向發(fā)展,到了一定時間,病變骨頭處發(fā)生了融合,甚至大范圍的壞死,從而使疼痛感消失,且這種病況改變會大大縮小患肢活動的范圍。
此種病理改變雖說帶走了疼痛感,但是病癥仍未擺脫,且在檢查下病癥也會較原來嚴重得多,不過此時手術的緊迫性相對較松,但治療還是需持續(xù)進行。所以說骨折后定期復查很重要。
骨頭都長好了為什么還會痛?
1、骨折會造成周圍軟組織受損,且損傷程度可能重于骨損傷,修復時間自然會較骨修復的長,以致骨頭長好了,軟組織卻仍未修復完全。在軟組織損傷處,瘢痕的血運能力差,活動時容易造成局部供血不足,因而會引發(fā)牽拉性疼痛出現(xiàn)。
2、骨折固定修復期間,患肢的活動頻率會大大減少,導致局部軟組織會發(fā)生粘連,鄰近的關節(jié)部位也可能因此而僵硬,關節(jié)活動會有明顯障礙,活動時軟組織難以滑動,從而引發(fā)牽拉性疼痛出現(xiàn)。
3、骨折后需要制動,而制動的時間也會相對較長,廢用性骨質(zhì)疏松容易出現(xiàn),從而引發(fā)疼痛出現(xiàn)。這種疼痛屬于正常反應,患者可以根據(jù)疼痛輕重來自我緩解,當疼痛程度較輕時,可以進行適當?shù)墓δ苠憻?,有利于緩解疼痛。當疼痛較重時,則應減少活動,以活血化淤藥物來加以替代。
骨頭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是機體功能活動的基礎,因此對于骨性疾病的治療及養(yǎng)護切莫懈怠,同時對于骨骼治療的一些誤區(qū)也應合理規(guī)避,切莫有“骨頭不痛則自愈”的錯誤想法,否則病癥加重還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