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負能量食物"?
"負能量食物"的概念大約在十幾年前就已出現(xiàn),它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消化時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能量的食物。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為人們提供日?;顒铀璧哪芰?。但人們在進食過程中也要消耗一些能量,如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等。如果消化某種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于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比如100克某種食物提供80千卡能量,消化這種食物卻需要100千卡能量,那么,該食物所產生的能量效應就是-20千卡,這就是"負能量食物"的理論基礎。這個理論看上去無懈可擊,邊吃邊減肥的確是吸引人。不過,真的存在"負能量食物"嗎?
食物消化需要消耗多少能量?
我們的一舉一動,大到跑步、游泳,小到站立、眨眼都是要消耗能量的,吃飯也不例外。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營養(yǎng)素,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是以大分子形式存在,人體并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必須分解成小分子才能消化吸收。
比如吃一個漢堡,要先用牙齒咀嚼成較小的形狀進入食道,進而進入消化系統(tǒng),在消化系統(tǒng)里會有各種酶將這些細小的食物顆粒進一步分解成更小的分子,如,將淀粉分解成單糖、將甘油三酯分解成甘油一酯和脂肪酸、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等,然后再完成消化吸收等過程。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吃完飯后會有發(fā)熱的感覺,這就是食物熱效應的外在表現(xiàn):食物熱效應通常表現(xiàn)為人體散熱的增加,一般在人們進食1個小時候左右產生,大約3個小時后達到最高峰。
根據(jù)"負能量食物"的定義,要判定一種食物是不是負能量食物,就要看它的食物熱效應究竟有多大,會不會大于它本身所能提供的能量?但文獻檢索后會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任何關于"負能量食物"的學術文章,"負能量食物"的說法更多的只是出現(xiàn)在網絡論壇、商業(yè)網站或者博客上,只有一本正式出版的書提到過"負能量食物",但由于作者是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該書的觀點也受到很多質疑和批評。
不同的食物成分,食物熱效應也有一些差異。在三大供能物質中,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最大,相當于其本身能量的30%,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熱效應為5%-6%,脂肪的食物熱效應最低,為4%-5%;對于一般混合食物來說,食物熱效應大約占食物所含能量的10%,也就是說,每吃2000kcal能量食物,大約需要消耗200kcal能量來消化食物。所以,食物的熱效應一般在10%左右,最多也不過30%,所以說"負能量食物"并不存在。至少,目前是沒有發(fā)現(xiàn)。
從目前的研究證據(jù)來看,并不存在"負能量食物",那些打著"負能量食物"的減肥產品大多是在炒作概念。想要減肥,還是得從控制能量攝入、增加能量消耗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