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膜殼絳蟲病
(一)發(fā)病原因
成蟲長20~60cm,最寬處4mm,有800~1000體節(jié),頭節(jié)圓形,有吸盤4個,無頭鉤。成熟節(jié)片有圓形睪丸3個,卵巢葉狀分瓣列于中央。蟲卵橢圓形,大小60~80μm,殼較厚,內胚膜兩端稍隆起,但無絲狀體。六鉤蚴有穿刺腺一對。
成蟲寄生宿主小腸,脫落的孕節(jié)和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被中間宿主吞食后,在其腸中孵出六鉤蚴,然后穿過腸壁至血腔內,經(jīng)7~10天發(fā)育成似囊尾蚴,人或鼠吞食了帶有似囊尾蚴的昆蟲后,在腸腔內經(jīng)12~13天發(fā)育成成蟲。甲蟲、蚤類、蟑螂、鱗翅類昆蟲、蛆、倍足類等可作為中間宿主。
(二)發(fā)病機制
本病成蟲主要寄生在鼠類腸道內,蟲卵隨糞便排出鼠體,被中間宿主如谷甲蟲、蟑螂、蚤類等吞食后,六鉤蚴通過腸壁進入血腔,經(jīng)7~10天發(fā)育為似囊尾蚴。人因誤吞食含似囊尾蚴昆蟲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