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憩室
十二指腸憩室主要是先天性發(fā)育不佳,造成十二指腸腸壁局限性向外呈囊狀突出(原發(fā)性憩室)或由胃十二指腸潰瘍所形成的疤痕牽拉所引起(繼發(fā)性憩室)。
(一)發(fā)病原因
憩室產生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多認是先天性腸壁局限性肌層發(fā)育不全或薄弱。在腸內突然高壓或長期持續(xù)或反復的壓力增高時,腸壁薄弱處,腸壁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脫出而形成憩室。亦可由于腸壁外炎癥組織所形成粘連瘢痕的牽導致憩室的發(fā)生。因此不同類型的憩室,其產生原因也有所不同。
1.先天性憩室 少見,是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出生時即存在。憩室壁的結構包括腸黏膜、黏膜下層及肌層,與正常腸壁完全相同,又稱為真性憩室。
2.原發(fā)性憩室 因部分腸壁有先天性解剖上的缺陷,由于腸內壓增高而使該處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向外脫出形成憩室,此種憩室壁的肌層組織多是缺如或薄弱。
3.繼發(fā)性憩室 多是因為十二指腸潰瘍瘢痕收縮或慢性膽囊炎粘連牽拉所致,故均發(fā)生在十二指腸的第1部。又稱為假性憩室。
(二)發(fā)病機制
1.好發(fā)部位 十二指腸憩室以單發(fā)性多見,多發(fā)性的很少。原發(fā)性憩室的70%位于十二指腸的第二部,20%的憩室位于十二指腸的第3部,10%位于第4部。繼發(fā)性憩室則多在十二指腸的第1部。約85%憩室位于十二指腸第二部內側壁,其中絕大部分又位于乳頭附近。由于憩室與穿過十二指腸內側緣的血管和膽總管密切相關,因此認為十二指腸憩室系由腸壁經過這一弱點逐漸向外突出所致。此處憩室多位于胰腺表面或胰腺后面,甚至嵌入胰腺組織中。常因此可引起梗阻,產生膽管炎及胰腺炎等并發(fā)癥。
2.病理改變 憩室的大小、形態(tài)各異,依其解剖位置,腸內壓力影響及產生憩室的時間長短有關。一般為0.5~10cm大小,形狀可呈圓形、橢圓形或管狀等。憩室頸部大小與癥狀的產生有關,頸部開口較寬者,憩室的內容物容易引流出來,可以長時間無癥狀發(fā)生;如開口狹小,或因炎癥反應導致開口狹小、憩室增大,則腸內容或食物進入憩室后滯留其中,致食物殘渣腐敗,細菌感染產生憩室炎、腸石和其他并發(fā)癥。
3.病理分型 根據憩室突出方向與十二指腸腔的關系,可分為腔內型憩室和腔外型憩室。臨床常見的為腔外憩室,而腔內憩室罕見。
(1)腔內型憩室:憩室壁是由兩層腸黏膜和其間少許黏膜下結締組織構成,呈息肉狀或囊袋狀附著于十二指腸乳頭附近,于腸腔外觸之如似腸腔內息肉。部分病例十二指腸乳頭位于憩室內。故易引起膽道、胰腺疾病以及十二指腸腔內堵塞,并發(fā)胃十二指腸潰瘍。此類病例常伴有其他器官的先天性畸形。
(2)腔外型憩室:憩室多為圓形或呈分葉狀,頸部可寬可窄。多為單個,約10%病人可有兩個以上腔外憩室或并存其他消化管憩室。70%位于十二指腸降部內側與胰腺在解剖上關系密切,30%在橫部或上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