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膿胸
(一)發(fā)病原因
急性膿胸由化膿性細菌引起,常見的細菌是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糞鏈球菌。也可見于克雷白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溶血性流感桿菌等。如發(fā)生支氣管胸膜瘺時,大多為混合性細菌感染。約40%~94%胸腔積液培養(yǎng)陽性者有厭氧菌感染。主要為擬桿菌和厭氧性鏈球菌和梭狀芽孢桿菌等。
胸膜腔感染的主要途徑有:
①肺部感染:系肺表面的小膿腫破裂,或化膿性病變直接侵及胸膜造成的。肺部感染病灶如肺炎直接侵犯胸膜或病灶破潰病菌直接進入胸腔,可產(chǎn)生急性膿胸。常見的致病菌有肺炎雙球菌、鏈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小兒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膿胸為多見。其他常見的致病菌還有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產(chǎn)氣桿菌及沙門菌屬等。結核桿菌和真菌比較少見。細菌可直接穿破胸膜進入胸膜腔。肺膿腫破潰往往產(chǎn)生膿氣胸,甚至產(chǎn)生張力性膿氣胸,可形成支氣管胸膜瘺,而成為混合性感染。若有厭氧菌感染則形成腐敗性膿胸,膿液含有壞死組織,并有惡臭氣味。
②醫(yī)源性膿胸:開胸手術、肺切除術后、胸腔穿刺、胸腔鏡檢查、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肺活檢造成的支氣管胸膜瘺、食管狹窄的擴張治療和纖維食管鏡檢查造成的食管穿孔、肝膿腫或腹腔膿腫穿刺等造成胸膜腔感染引起膿胸。肺大泡破裂引起的自發(fā)性氣胸多數(shù)并無感染,但在治療過程中,如反復胸腔穿刺或長期閉式引流,則可能發(fā)生繼發(fā)感染形成膿胸食管、氣管、支氣管和肺手術均為污染手術,并非無菌手術,如術后抗生素使用不當,仍可能發(fā)生感染,而形成膿胸,如果術后發(fā)生食管吻合口瘺或支氣管殘端瘺,則更容易發(fā)生膿胸。
③鄰近部位的化膿性感染:縱隔炎、膈下膿腫、肝膿腫、化膿性心包炎、腎周膿腫、淋巴結膿腫、肋骨或椎骨骨髓炎等可直接侵蝕、穿破、或通過淋巴引流途徑造成膿胸。
④外傷性膿胸:胸部外傷時致病菌,甚至一些異物如衣物碎片、骨片、彈頭、刀尖等被帶入胸腔,并殘留在胸腔內(nèi),則很容易形成膿胸。如果外傷造成胸壁開放性傷口,或者損傷食管、支氣管、肺等,使胸腔與外界相通,也會形成膿胸。系見于穿透性外傷后血腫感染所致,也見于胸壁開放傷、胸部閉合傷的血胸繼發(fā)感染所致。
⑤血源性感染:嬰幼兒或體弱者患敗血癥或膿毒血癥時,致病菌經(jīng)血循環(huán)達胸膜腔,產(chǎn)生膿胸,為全身膿毒血癥的一部分。病情較重,預后不佳。
⑥其他:肺癌、縱隔畸胎瘤、支氣管囊腫繼發(fā)感染及破裂等也可造成膿胸。自發(fā)性食管破裂、縱隔畸胎瘤繼發(fā)感染破入胸腔也是形成膿胸的原因。
(二)發(fā)病機制
胸膜存在炎癥時,其間皮表面的通透性改變,促使血管內(nèi)液體流向胸膜腔,由于釋放化學激活素和細胞間黏附分子,使吞噬細胞流向胸膜腔,中性粒細胞經(jīng)間皮下毛細血管進入胸膜腔,與間皮細胞共同起到阻止細菌播散的作用,以下物質(zhì)可刺激間皮細胞而引起這種急性期反應: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1、脂多糖和其他細菌產(chǎn)物。而肺周積液是一種良好的培養(yǎng)基,使細菌擺脫了殺菌細胞,得以迅速增殖,使感染的胸腔積液達到每毫升1010個菌。感染的胸腔積液缺乏調(diào)理素及要達到最佳的殺菌功能所需的必要條件,最終發(fā)展成一個酸性的、缺氧的環(huán)境,進一步損害了局部的中性粒細胞功能和抗生素的活性。
胸膜炎癥的病理變化根據(jù)發(fā)展過程可將急性膿胸分為:①滲出期:胸膜充血、水腫及滲出,初期為漿液性,內(nèi)含少量多核粒細胞,細菌及纖維蛋白。②纖維膿性期:隨著病情的加重,滲液中纖維蛋白及膿細胞增多,呈混濁至膿性。纖維蛋白沉積于胸膜表面,使胸膜失去光澤。如炎癥廣泛,滲出多,則全胸膜腔為滲液充滿,如滲液不多,又因重力原因,滲液積聚在胸膜腔下部,上述均稱全膿胸。當胸腔大量積膿時,可使肺部受壓而萎陷,縱隔向健側移位。如合并支氣管胸膜瘺或食管胸膜瘺時,可并發(fā)張力性膿氣胸,導致呼吸循環(huán)功能障礙。由于纖維素從膿液中釋出并沉積在胸膜的臟層和壁層表面,胸膜間產(chǎn)生粘連使膿液分隔包裹,形成局限性或多房性膿胸,常位于肺葉間、膈上方、胸膜腔后外側及縱隔面等處。有時膿胸可侵犯到胸壁及皮下,形成自潰性膿胸。
膿液的性質(zhì)、形態(tài)及病理改變可因致病菌的種類而有差異。肺炎球菌感染時,膿液呈黃綠色,較稠厚,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易產(chǎn)生粘連。溶血性鏈球菌的膿液呈淡黃色,較稀薄,少粘連,不易局限。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由于凝固酶能促使更多的纖維素從滲液中釋出,膿液呈黃色,更稠厚,粘連明顯,最易形成多房性膿胸。單一厭氧菌感染一般不引起膿胸,如合并厭氧菌感染,膿液呈惡臭。
急性膿胸遷延后則進入機化期形成慢性膿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