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型精神分裂癥
1、遺傳因素
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患者親屬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而且,與患者的血緣關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如果父母雙方均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其子女的發(fā)病率將達到35%~68%;而父母一方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子女的發(fā)病率也有15%~26%;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子女即使自幼寄養(yǎng)在精神健康的家庭,其發(fā)病率也大大高于沒有家族史的同年人。然而精神分裂癥的遺傳相當復雜,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多基因遺傳,這種遺傳是由許多基因的積累作用造成的。
2、性格因素
大量調查報告顯示,大約有50%~6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病前或幼年期即存在一些特殊的個性特征,譬如孤僻、內傾、怕羞、敏感、多疑、怕見陌生人、與親人缺乏親情、不愿與同齡孩子玩耍,卻常常與老頭親近,有時還會有一些奇特的動作和做出怪異的姿勢,思維缺乏邏輯性,好幻想、主動性差、依賴性強、膽小、做事猶豫。有時莫名其妙地外出不歸等。有的專家將這種性格稱之為:分裂性人格。
3、內分泌因素
由于精神分裂癥多數(shù)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階段起病,因此有的學者就認為此病與內分泌有一定的關系。
4、病毒
有專家認為,精神分裂癥是病毒感染所致。有報道說,在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腦脊液細胞培養(yǎng)中找到了病毒樣物質。
5、社會因素
調查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在社會層次較低的人群中所占的比率較高,它與高層次人群之比約為9:1。據(jù)推測這可能與生活的物質環(huán)境差、經濟困難所造成的心理負擔重、社會應激多等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