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陰傷寒
論病證與治療法
夾陰傷寒一證,四時皆有之。初起形證,每易與一般時證混淆,最須明辨,庶幾無差。病之起因,約分三種:一先天素虧,二房室傷腎,三寒熱中失精。三者皆能使下元虛寒,正氣衰弱。倘一旦不避風寒,或入河水中,或飲冷水果,或當風而酣睡,則外寒乘虛直入,虛寒相搏,而生寒熱(或不即發(fā)熱)。
第一期證候及治療法:病人惡寒頭痛,腰酸神怠,嗜睡懶言,腹部弦急,溲溺不爽,渴飲喜熱。苔白厚膩,脈弦緊而沉細。此時宜宗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法。以其少陰經氣不足,邪從虛寒而化,必得辛溫扶陽,溫經撤邪,方可微汗而愈。若此時誤認作伏邪濕溫一門,用柴胡、青蒿、紫蘇等宣散藥,或用瀉心、梔豉等宣泄劑,得汗得便后,亦能使病勢輕減,但未能頋及虛寒化熱一層,徒解其表而泄其蘊,使寒邪更加深邪。所以臨證之際,首先要了解病人生活動態(tài)以及平日體質強弱。遇此種虛寒化熱熱之證,應掌握熱是假而寒是真之古訓。惟用辛溫發(fā)散發(fā)散,溫經撤邪方法,方不致犯虛虛之錯誤。
第二期證候及治療法:此是由第一期因循失治或誤治而漸趨嚴重。病人漸見躁擾不安,兩顴泛紅,肢冷汗?jié)n。臍腹按之板窒而痛。小溲色黃,溺時難出。苔白罩黃灰,燥而不干。脈濡滑尺露,露而有神,重按不實。所謂下極陰寒,無陽以化,膀胱氣化不宣,浮陽格拒于上,此是證之變也。此時治法,宜選用桂枝加桂湯、五苓散、真武湯等方法,扶陽化氣,以逐陰寒。或用白通人尿豬膽湯,熱因寒用,堅陰導火。總之,則病人陰陽之偏差程度,而靈活變通。吾師更傳麝鴿復臍、及姜艾灸臍、蔥麩熱熨等法為外治。此法以環(huán)臍一團結硬,按之呼痛,小腹板窒,小便不行為適應證。此法確有溫散凝寒之效。但此時每易因其苔罩黃灰,腹窒按痛,而誤認作伏邪夾積,及濕熱化燥之證。于是或段甘寒生津,或進消導下奪,則一以傷陽、一以傷氣,陽氣重傷,邪愈冰伏,病必加重。
第三期證候及治療法:病人躁擾狀態(tài)更厲害。顴紅不退,面浮油光,面浮油光,頭昏目花,兩耳鳴響,頭部汗多,肢冷不暖,臍腹窒硬而痛。當臍動脈跳躍,直至于脘。脈搏滑大,尺露更甚,浮取有神,重按之不甚應指。舌苔黃灰,甚于舌本,質白邊紅,視之中干邊潤。此乃陰盛格陽,下虛上實之征象。由于氣血重傷,肝腎失精血之涵濡,脾胃失氣運以鼓舞,于是傷及沖脈,沖脈逆則諸氣皆逆,陰寒陽火,相引升逆,是為變中之變。此時急宜選用東垣滋腎丸,變丸為湯,再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救逆湯,以堅其陰氣,導其陽火,逐其陰寒,平其沖逆。在此情況下,若疑其為熱深厥深,激動風陽,或用急下承陰,或用犀羚潛陽,則下元更形虛寒,真陽更形不固,沖脈更形逆上,陽火更難潛藏,將成不治之局。
第四期證候及治療法:病人入沉睡狀態(tài),呼之難醒,醒后躁執(zhí)不安,頭耳苦鳴。舌干難掉,氣塞于咽,言語謇濇。臍腹覺硬,臍跳甚急,漸浮于腹面,直沖至脘。汗多冷膩,肢冷如冰。脈細弱而小。是氣血傷甚,陰陽將離,變之極也。急當重用黑錫丹、救逆湯、獨參湯,以回陽斂陰,培元固脫,以冀換其一線垂絕之陽,即有一線生機,所謂陽不絕不死也。若能汗收、肢暖、躁定、舌潤,氣不塞咽,寐不沉迷,脈漸有神,即有轉危為安之望。急宜以溫補血肉有情之品,如人乳、鴿湯、河車、坎氣、三甲復脈湯等,急起直追,以填其真元。若前證中再見腹癟在背,臍突硬如石,跳躍在面。舌干而裂,唇齒干涸,噫呃徐來,氣升痰潮。則水涸氣散,陰竭陽絕,無藥可救矣。
夾陰傷寒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夾陰傷寒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夾陰傷寒找醫(yī)生
更多 >夾陰傷寒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溫江區(qū) 三級甲等
- 陜西省中醫(yī)醫(yī)院 西安市 三級甲等
-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東湖區(qū) 三級甲等
- 太原市萬柏林區(qū)中心醫(yī)院 萬柏林區(qū) 二級甲等
-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蜀山區(qū) 三級甲等
- 博山區(qū)醫(yī)院 博山區(qū) 二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