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別名:巨細胞包涵體病
1、傳染源 病人和不顯性感染者可長期或間歇從唾液、淚液、宮頸分泌物、尿液、精液、糞便、血液或乳汁中排出此病毒,成為傳染源。
2、傳播途徑
(1)先天性感染:孕婦感染CMV后,通過胎盤將此病毒傳播給胎兒,母親在感染后可產生抗體,以后再次生育胎兒受感染的機會較少或癥狀較輕,甚至無癥狀,但不能完全阻止垂直傳播的發(fā)生。
(2)后天獲得性感染:包括①圍產期新生兒經產道或母乳感染。②密切接觸感染,主要通過飛沫或經口感染,常經玩具傳播給其他兒童。③經輸血、器官移植感染。
3、人群易感性 年齡愈小,易感性愈高,癥狀也愈重,年長兒多呈不顯性感染。CMV為細胞內感染,雖血中有抗體,也不能避免細胞內此病毒的持續(xù)存在,故初次感染后,CMV很難被宿主完全清除。
4、流行特征 CMV感染普遍存在于人類,感染呈世界性分布。CMV有不同的病毒株,抗體不能保護患兒免受其它病毒株的感染。CMV感染的發(fā)生與年齡、地區(qū)、經濟狀況有關,在居住擁擠、衛(wèi)生條件差的地方感染率較高。在10%~25%健康人唾液中,10%健康婦女的宮頸中、2%~5%孕婦尿中、1%新生兒尿中,1%~2%青年的血中可發(fā)現(xiàn)此病毒。60%~90%成人血液中可含CMV的抗體。首都兒科研究所(1987)用ELISA測定北京地區(qū)30歲以上正常人群CMV-IgG抗體陽性率為90%。
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患兒病死率高,后遺癥較多。尤其有黃疸、血小板減少、顱內鈣化和肝脾腫大者預后不良。多死于肝硬變,存活者常遺留永久性的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如小頭畸形、智力低下、發(fā)育及運動障礙、耳聾等。但也有一些宮內感染的嬰兒能夠存活而無明顯后遺癥。后天獲得性巨細胞包涵體病多為自限性,預后較好。但原有嚴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器官移植、AIDS患兒或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者預后不良。
CMV引起細胞內感染后,滅活疫苗無明顯預防的作用。懷孕早期發(fā)現(xiàn)有CMV原發(fā)感染及/或羊水細胞中有CMV抗原時,應中止妊娠。減毒活疫苗可使被接種者產生抗體,并產生對CMV的細胞免疫,減少癥狀性CMV感染的發(fā)生。CMV高價免疫球蛋白對血清CMV陰性的骨髓移植受者的癥狀性CMV感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不能預防再感染。在接觸患兒尿液或唾液后應仔細洗手,以預防后天性CMV感染。
預防輸新鮮血引起的CMV感染,可用下列方法:①使用冷凍血液或經沖洗的血液;②血液輸入前須貯存48小時以上;③使用經放射線照射過的血液;④使用血液濾器除去血液中的巨細胞。
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