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伴發(fā)的葡萄膜炎別名:糖尿病伴發(fā)的色素膜炎
(一)治療
糖尿病應在內分泌專家的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用藥治療,葡萄膜炎的治療則應根據炎癥類型、嚴重程度、伴有血糖升高的程度等方面來確定。
1.前葡萄膜炎的治療 前葡萄膜炎主要使用糖皮質激素、睫狀肌麻痹劑和非甾體消炎藥治療。對于嚴重前葡萄膜炎(如出現前房積膿)的患者,可每15min點眼1次,連續(xù)4次后,改為每小時1次,一般2~3天后炎癥即明顯減輕,然后根據臨床表現逐漸降低點眼頻度。一般而言,糖皮質激素滴眼劑點眼治療對血糖影響不大。
睫狀肌麻痹藥在臨床上多選用后馬托品,這是因為它不但有很好的睫狀肌麻痹作用,還可使瞳孔處于不斷運動狀態(tài),能有效地預防虹膜后粘連的發(fā)生。但對于有前房積膿或有大量前房內纖維素性滲出的患者,可使用阿托品眼膏,1~2次/d,待炎癥控制后,改為2%后馬托品眼膏點眼;或開始即用后馬托品眼膏, 1~3次/d,隨著炎癥的減輕改為每天1次或隔天1次;對于新發(fā)生的虹膜后粘連可結膜下注射散瞳合劑(1%阿托品、1%可卡因和0.1%腎上腺素等量混合液)0.1~0.2ml,以期消除此種后粘連。但對于陳舊性虹膜后粘連,注射散瞳合劑已無明顯效果。
非甾體消炎藥滴眼劑可用于治療糖尿病所伴有的前葡萄膜炎,通常與糖皮質激素滴眼劑聯合應用。在炎癥輕微時可單獨使用非甾體消炎藥。
值得提出的是,正確判斷患者有無前房的活動性炎癥對治療至關重要。糖尿病患者的血-房水屏障功能較正常人差,不少患者有輕度的前房閃輝,這些患者的葡萄膜炎所致的血-房水屏障功能通常較正常人恢復慢,因此,患者出現前房閃輝并不代表患者即有活動性前葡萄膜炎,只有在房水出現炎癥細胞時,始能認為仍有活動性炎癥。
2.后、中間和全葡萄膜炎的治療 全身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應非常慎重,主要是因為它可使糖尿病加重。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可給予糖皮質激素口服治療,但一般劑量不宜過大,如潑尼松通常不超過30~40mg/d;對于血糖明顯升高且伴有頑固性葡萄膜炎者,宜選用苯丁酸氮芥、環(huán)磷酰胺、硫唑嘌呤等。由于糖尿病患者易出現腎臟損害,這些免疫抑制劑也易引起腎功能和其他系統(tǒng)的副作用,在治療中應注意使用比正常人小的劑量,并應密切隨訪、觀察和進行有關實驗室檢查,以避免出現嚴重的毒副作用。由于環(huán)孢素、FK506具有升高血糖并且可引起酮癥酸中毒等副作用,所以對這些患者不宜使用這些藥物。
3.合并特定類型葡萄膜炎的治療 對合并特定類型的葡萄膜炎,治療時既要考慮到糖尿病,又要考慮到合并葡萄膜炎的特點,如合并的Vogt-小柳原田病,本身需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長期治療,但患者的糖尿病限制了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因此,應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劑。對這些患者,糖皮質激素不是絕對不能使用,在最初發(fā)病的患者也可于糖尿病控制的情況下,試用小于常規(guī)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對于合并眼弓形蟲病者,則需給予有效的抗弓形蟲藥物。
4.并發(fā)癥的治療 由視網膜缺血所致的虹膜紅變應進行視網膜光凝治療,如系葡萄膜炎引起者應積極抗炎治療;繼發(fā)性青光眼應給予抗青光眼藥物治療;繼發(fā)于瞳孔閉鎖者,應行激光虹膜切開術;并發(fā)性白內障應在炎癥完全控制后進行手術治療。
(二)預后
糖尿病合并葡萄膜炎的預后與治療是否正確有密切的關系。早期及時正確的治療往往能避免并發(fā)性白內障、繼發(fā)性青光眼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預后較好。但如果治療不當,患者發(fā)生了并發(fā)性白內障、炎癥性或激素性青光眼,則使治療復雜化。雖然現代白內障摘除手術和抗青光眼手術的技巧和儀器設備已日趨完善,但由于患者對感染的易感性、對損傷的高反應性,使得手術成功率低于正常人。因此,對于這些患者應給予及時和正確的治療,盡可能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糖尿病伴發(fā)的葡萄膜炎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糖尿病伴發(fā)的葡萄膜炎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糖尿病伴發(fā)的葡萄膜炎找醫(yī)生
更多 >糖尿病伴發(fā)的葡萄膜炎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閔行區(qū) 三級乙等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分院 虹口區(qū) 二級甲等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東城區(qū) 三級甲等
- 上海市同濟醫(yī)院 普陀區(qū) 三級甲等
-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浦東新區(qū) 三級甲等
-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 朝陽區(qū) 三級甲等
-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西城區(qū) 三級甲等
-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鄭州市 三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