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要讓孩子做父母的投射板,隨父母的要求和喜好而起舞,不要再給孩子過多的苛求等等。同時,王立濤指出,尤其當孩子正于青春期和高中這個階段,家長們更要做好與孩子之間積極的有效溝通,并建議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溝通沒有通用的模式
但有基本的技巧
01、也就是說,別人家在溝通做得好的方面未必適合你家的孩子。父母必須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的孩子的溝通方式。
學會聆聽
02、與孩子溝通要談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見時,更要耐心地聽聽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這樣會積極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有效距離。
尋找或者創(chuàng)造機會交談
03、與孩子溝通要選擇合適的機會,因為當你想要與孩子交談或者溝通時,孩子可能沒有興趣,或者應付了事。只有家長和孩子都想交談時,才可能順利進行。不管選擇什么時機,什么方式,我們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完成的。
溝通注意相互的差異
04、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生的觀念或者行為方式變得多樣化,現(xiàn)在的孩子往往崇尚個性化,追逐新事物。如果不能了解或者有效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會難以奏效。
避免過度的情緒反應
05、對于孩子言行的反應過于激烈往往導致爭吵,所以父母不要帶著情緒與孩子交談。父母也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及獎勵,當孩子坦誠與你交流時,父母更要把握好自己的行為方式,多些正向引導鼓勵,少些傷害或者批評。
關注孩子的需求
保持親切尊重的態(tài)度
06、父母要經(jīng)常與孩子一起討論孩子感覺很重要的事,不要認為孩子的事對父母來說不重要,甚至令人煩惱。并在討論孩子關注的事情時,做到對孩子的情感和觀點表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