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精神病頻道 > 精神病知識 > 預防 > 面對治療效果不佳、喪失信心的患者,我們該怎么辦?

面對治療效果不佳、喪失信心的患者,我們該怎么辦?

2017-11-17 來源:北大六院 王天姿 綏德精神康復醫(yī)院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無論我們的患者處于什么樣的階段,我們都要以接納的態(tài)度去面對。即便他們走過很多彎路,對疾病和治療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偏差,至少在個案管理中愿意分享這些經歷,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對于患者、家屬而言,我們是一個助人者的姿態(tài),切忌上來就批評指責,而應給他們傾訴的空間、耐心的陪伴、源源不斷的知識及各種資源。相信案主會重新振作起來,走在康復的道路上。

  小A是一位精神分裂癥患者,病程10年,治病過程很曲折:最初經過正規(guī)途徑就醫(yī),效果不滿意,遂擅自停藥,家屬也贊成找別的途徑治療,包括中醫(yī)的中藥、針灸,一些醫(yī)療器械的物理治療、民間的推拿,也找“民間大神”看過。一番折騰,好幾年過去了,病情依舊沒有變化,人、財、物也損失不少,家屬和患者的臉上都增添了幾分滄桑與憔悴。無奈之下,又找回正規(guī)專科醫(yī)院,咨詢我們孩子到底該怎么治療。

  通過小A的就醫(yī)經歷,我們似乎看到很多家庭為治病而奔走的艱辛歷程:停藥、亂投醫(yī)、受騙、絕望……這些過程中的艱辛可能是我們作為旁人很難體會到的。那些選擇看起來并不明智,卻有很多家庭在重復地走那些彎路。作為醫(yī)務工作者,作為助人者,我們需要首先看清,問題突出集中在兩個方面:如何幫助患者規(guī)劃正確的治療途徑;如何幫助患者恢復治療的信心。

  在個案管理訪談中,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探討(個案管理中以下“患者”皆稱為“案主”):

  1、作為助人者,首先對我們的案主和家屬抱有接納的心態(tài),避免指責與批評,理解整個家庭為治病產生焦急的情緒和盲目的選擇,摒棄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更有利于和案主溝通。

  2、了解案主病情反復的原因。梳理疾病復發(fā)的因素,如服藥治療的依從性、季節(jié)交替等敏感時間的影響、是否存在潛在的社會心理因素(家庭、社會等支持因素情況),總結疾病復發(fā)的早期信號等,幫助案主建立良好的就醫(yī)及服藥習慣,培養(yǎng)對疾病早期信號的判斷能力等。

  3、回顧并總結案主是否選擇了正確的醫(yī)療途徑。案主和家屬往往對西藥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偏差,不希望使用西藥。首先要深入了解案主不用藥的原因,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副作用的影響,擔心軀體反應影響正常生活、擔心藥物對肝腎等器官造成影響、看到藥物說明書中副作用后產生的恐懼抵觸心理等;二是認為藥物不起作用,或是沒有等到藥物發(fā)揮其作用;三是不愿意接受長期甚至終身服藥的事實。綜合上述原因,案主和家屬往往想通過尋求中藥、“大仙”的幫助達到“根治”的效果,結果可想而知,不僅耽誤治療進程,浪費了很多精力、時間,金錢,還浪費了任何東西都彌補不了的情感和希望。

  上述認知偏差的干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滲透。例如可以給案主講解,西藥在投入使用前進行了大量的科學對照實驗,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基于藥物停藥與復發(fā)率的關系強調停藥的危害,可以擺數據或形象生動地舉例講述(將人腦比作紅蘋果,得精神疾病就好像被蟲子咬了一口,而不斷的復發(fā)就像是這塊創(chuàng)面不斷的擴大,最終只剩個蘋果核),啟發(fā)案主和家屬思考藥物治療、以及尋求正規(guī)專科醫(yī)院治療的必要性,避免因為盲目迷信“根治法”而上當受騙。

  4、引導案主和家屬轉移關注點,從只關注疾病慢慢地轉移到更多地關注生活。疾病降臨到一個家庭確實是很不幸的事件,后期的治療過程也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全家的焦點容易傾注于案主自己的身上,治療早期家人往往可以積極面對,全家人團結在一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病情的控制并不盡如人意時,作為家屬,將精力完全耗竭在如何幫助案主消除病癥上,得到的僅僅只剩下絕望,沒有自己的生活,找不到快樂;這種負性情緒很容易傳染給案主,加劇了案主與家屬的矛盾,使家庭中原本支持的力量耗竭殆盡,整個家庭都沉浸在煩悶與痛苦之中。如何引導案主和家屬跳出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增強應對疾病的信心,則顯得尤為重要。

  當整個家庭以“全人”的視角看待案主時,疾病只是案主的一部分,生了病不代表就永遠帶著“病人”的帽子生活下去。讓案主與癥狀共存,恢復案主的社會功能,讓他看到更多的希望。利用優(yōu)勢資源,看看案主能做什么,與只看到案主的疾病和不足相比,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鼓勵和陪伴可增強案主的價值感,自信心油然而生,這對恢復社會功能及減少疾病復發(fā)也是大有裨益的。

  5、看到同伴支持的重要性。有過共同疾病感受的人最具說服力,他們康復的經驗彌足珍貴。當看到恢復好的同伴站在大家面前的時候,對于家屬和案主而言本身就是一種鼓舞。如果能夠與同伴討論交流,聽取治療和康復的經驗,這種同伴之間的相互支持對于案主建立治療的信心能起到很大作用,讓他們相信自己即使目前正在經歷挫折,但未來一樣可以康復好。

  6、介紹相關疾病和康復的資源。給病情反復、喪失信心的案主及家庭提供相應醫(yī)療和康復的資源,通過一些社會平臺讓他們感覺到社會歸屬感,是預防后期衰退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我們的案主現(xiàn)在還有積極治療的心態(tài)及回歸社會的欲望,如很多患者在團體活動中尚可感受到愉悅;而一旦再過幾年,若他們感受到被社會拋棄、被邊緣化之后,他們或許就不再有這樣的欲望了。因此,針對我們的案主介紹相應的資源和平臺,讓他們去了解疾病知識,在與他人的接觸中感受快樂及吸取經驗,逐漸建立歸屬感和價值感,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總之,無論我們的患者處于什么樣的階段,我們都要以接納的態(tài)度去面對。即便他們走過很多彎路,對疾病和治療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偏差,至少在個案管理中愿意分享這些經歷,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對于患者、家屬而言,我們是一個助人者的姿態(tài),切忌上來就批評指責,而應給他們傾訴的空間、耐心的陪伴、源源不斷的知識及各種資源。相信案主會重新振作起來,走在康復的道路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