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精神病頻道 > 精神病分類 > 情感障礙 > 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稱為戲劇三角

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稱為戲劇三角

摘要:在此階段要求治療師耐心傾聽病人的敘述,觀察病人與治療師建立關(guān)系的方式,逐漸確定病人在治療中和與治療師的互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客體關(guān)系。

克萊因認為,嬰兒沒有統(tǒng)合的能力,當媽媽對他好的時候,就認為她是好媽媽,媽媽對他不好的時候,就是壞媽媽。在好媽媽面前,他就是好孩子,在壞媽媽面前,他就是壞孩子。所以,嬰兒的心靈是由四個部分構(gòu)成的。

人格面具理論認為,這四個部分就是四個人格面具,它們是最早形成的,每個人都有,還沒分化,是概括性、原型性的,所以稱之為原型面具。

好媽媽就是仁君,不管孩子表現(xiàn)如何,她都會愛他。壞媽媽就是暴君,不管孩子表現(xiàn)如何,她都會批評他,處罰他。好孩子就是幸運兒,永遠快樂。壞孩子就是苦命人,一直痛苦不堪。

有人把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稱為戲劇三角,因為這種角色在戲劇中是必不可少的。迫害者就是暴君,拯救者就是仁君,受害者開始的時候是苦命人,后來變成幸運兒(獲救者)。換句話說,戲劇中的角色主要有四個,而不是三個,只是受害者(苦命人)和獲救者(幸運兒)常常由同一個人扮演。

雙相情感障礙是好孩子和壞孩子輪流出場的表現(xiàn)。當他使用好孩子面具時,就會進入躁狂狀態(tài),同時把好媽媽面具投射給身邊的人。當他使用壞孩子面具時,就會進入抑郁狀態(tài),同時把壞媽媽面具投射給身邊的人。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好孩子、壞孩子、好媽媽、壞媽媽輪流出場的表現(xiàn)。病人有時候是好孩子,非常溫和、乖巧,把身邊的人都當成好媽媽。他有時候是壞孩子,喜歡搗亂、叛逆、故意激惹別人,誘惑別人,把身邊的人變成壞媽媽。他有時候是好媽媽,關(guān)心別人,無微不至地照顧別人,把身邊的人都當成好孩子。他有時候是壞媽媽,非常挑剔,喜歡打壓別人、控制別人,把身邊的人變成壞孩子。

為了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科恩伯格發(fā)明了“移情焦點心理治療”(transference-focusedpsychotherapy,TFP)。整個治療過程包括四種策略:

策略1:確定主要的客體關(guān)系。

在此階段要求治療師耐心傾聽病人的敘述,觀察病人與治療師建立關(guān)系的方式,逐漸確定病人在治療中和與治療師的互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客體關(guān)系。

此策略又包括四個步驟:

第一步,觀察病人的表現(xiàn)(移情)和自己的內(nèi)心反應(反移情)。病人可能會有很多負面情緒,很著急,治療師感到不舒服,有挫敗感。

第二步,識別病人的自體表象(也就是病人使用了哪個人格面具)和客體表象(它被投射到治療師身上)。

科恩伯格把病人的人格面具(自體表象和客體表象)細分為二十個,兩個一組(一個孩子面具一個媽媽面具,互相配對),共十組:

孩子

媽媽

破壞性的壞孩子

懲罰性的、施虐的父母

被控制、被激怒的孩子

控制性的父母

沒人要的孩子

不關(guān)心、自我中心的父母

有缺陷的、無價值的孩子

蔑視性的父母

受虐待者

施虐的攻擊者

受性侵害者

攻擊者,強奸者

被剝奪的孩子

自私的父母

失控的、憤怒的孩子

無能的父母

調(diào)皮的、性興奮的孩子

閹割性的父母

依賴的、滿足的孩子

溺愛、贊賞的父母(好)

第三步,幫助病人給自己的人格面具命名。

第四步,注意病人的反應,觀察病人的變化。

策略2:觀察和解釋病人的面具逆轉(zhuǎn)。

很多病人開始的時候使用孩子面具,把配對的媽媽面具投射給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面具逆轉(zhuǎn),自己使用媽媽面具,把配對的孩子面具投射給治療師。

策略3:觀察和解釋相互對立的面具配對的聯(lián)系。

病人有時候與治療師的關(guān)系是“依賴的、滿足的孩子——溺愛的、贊賞的父母”(好),有時候又是“受虐待者——施虐的攻擊者”(壞)關(guān)系,這就需要解釋這兩種配對模式的關(guān)系。

策略4:整合分裂的人格面具(部分自體和部分客體)。

整合也是人格面具心理治療的核心技術(shù)之一,適用于面具分裂、對抗、壓抑、投射,具體方法有:分析,命名,觀想,感受,表演,替身,象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chǎn)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