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現(xiàn)在的衣、食、住、行、玩樣樣離不開手機。
美國一項大規(guī)模調查中,46%的人表示,他們無法忍受沒有智能手機的生活,甚至有人寧愿自己受點傷,也不愿手機受損傷。
然而,我們“深愛”的手機卻可能“傷害”我們。
今年11月,韓國崇信女子大學發(fā)表在美國《睡眠》期刊上的研究稱:睡前長時間玩手機會對健康和心理產(chǎn)生影響,能使抑郁幾率上升25%,焦慮幾率上升14%。
十分尷尬,這個噩耗我們也是從手機上得知的。
這也不是第一個把手機和抑郁相關聯(lián)的研究,多數(shù)研究結果都發(fā)現(xiàn),過度使用手機的人抑郁水平較高。細心的朋友也許會注意到“過度”一詞,如果我們合理使用手機,就可以輕松解決問題,但是,手機總能牽著你的鼻子走。
你根本放不下手機
現(xiàn)在,人們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美國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2008年,成年人平均每天花18分鐘在手機上;到2015年,他們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已經(jīng)成了2小時48分鐘。
現(xiàn)在,我們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更多,智能手機已經(jīng)成了人類外置的第二大腦,沒有手機我們寸步難行,就是這離不開的外置器官,成了人類注意力的“吞噬機”。
BVAOrange-Psychologies于2016年中做的民意調查顯示,法國人平均每人每天看200次手機,清晨醒來第一眼要看的東西也是手機。56%的法國人經(jīng)常使用智能手機,36%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對手機上癮。
心理醫(yī)生兼成癮問題專家艾倫·弗朗西斯說過:“如果35%的人都患有某種疾病,那么這就無非是人性的一部分。”
玩手機確實讓我們上癮,而且這種“癮”是利用人性,精心設計出來的。
早在上世紀末,斯坦福大學的B.J.Fogg教授就設計出了交互操作模型,這個操作模型具有三大要素:
1)動機(Motivition):行為發(fā)生的內在驅動力
2)能力(Abitlity):個體的能力水平以及付出的成本
3)觸發(fā)(Trigger):外部提醒和刺激
而該模型的作用就是讓使用者陷入“上癮循環(huán)”,而這個缺德模型運用的就是行為設計學。
手機是人類的斯金納箱
讓人上癮,是行為設計學的終極目標,智能手機則成功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其效果相當于斯金納箱。
斯金納箱是行為設計學里最有名的實驗裝置,它的發(fā)明者是行為設計學的開山鼻祖,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斯金納。斯金納箱里有一個杠桿,杠桿旁有個小孔,如果按壓杠桿,就會有食物從小孔掉出來。
將一只饑餓的白鼠放進斯金納箱,白鼠很快就能學會通過按壓杠桿獲得食物,但它只有在餓的時候,才會去按壓杠桿,這顯然沒有達到上癮的程度。
于是斯金納調整了食物供應量,使白鼠每次推動控制桿得到的食物量變成隨機的——有時候給一份食物,有時候給幾份,有時候什么都不給。結果老鼠像著魔了一樣,開始拼命按壓杠桿,根本停不下來!
在斯金納箱實驗中:
動機——白鼠按壓杠桿的內在驅動力是獲得食物
能力——付出的成本是按壓杠桿,對白鼠而言非常簡單
觸發(fā)——時有時無的食物供給,則是外部提醒和刺激
通過斯金納箱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在“觸發(fā)”不到位的時候,“動機”和“能力”都無法使白鼠癡迷于按壓杠桿。Fogg教授也強調過,如果“動機”和“能力”不足,再頻繁的“觸發(fā)”也只是騷擾(發(fā)垃圾信息的朋友們,別做無用功了)。
而對智能手機而言:
動機——你喜歡啥,是通過你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留下的痕跡,用大數(shù)據(jù)算出來的
能力——為了讓你覺得簡單,無數(shù)程序員頭發(fā)都熬光了
觸發(fā)——鈴聲、振動、小紅點、橫幅
網(wǎng)絡游戲、連續(xù)劇、購物APP、社交APP、運動打卡哪個產(chǎn)品都不是“善茬”,為了爭奪市場份額,開發(fā)商們絞盡腦汁,從管理學、營銷學、心理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等方面對消費者圍追堵截,智能手機每隔幾分鐘就會“刷一下存在感”,把我們的注意力緊緊抓住。
如此一來,我們就像“斯金納箱”里的小白鼠,在開發(fā)商們的反復試驗中,學習使用手機,對手機上癮,如果哪天沒帶手機,我們還會感到沮喪、失落、孤獨甚至抑郁,有研究人員用“無手機恐懼癥”來調侃這樣的我們。
這就是手機成癮的后遺癥。
如此看來,手機簡直是“萬惡之源”,但是,成癮、失眠、抑郁并不是在智能手機誕生后才出現(xiàn)的。
過度使用手機和抑郁的因果關系
許多研究結果都發(fā)現(xiàn),過度使用手機的時長與負面情緒成正比。
韓國崇信女子大學在研究調查了160個年輕人睡前拖延情況時發(fā)現(xiàn),造成當代人睡前拖延的主要原因就是手機,這些人睡前玩手機的時長是普通人的5倍,每天比一般人多玩一個小時手機。
推遲睡覺時間本身會讓失眠的概率上升41%,而睡前玩手機導致失眠的概率高達82%。
手機對睡眠的不良影響還包括“藍光刺激”,有研究發(fā)現(xiàn)晚上使用電子產(chǎn)品兩小時,就會減少體內褪黑素生成。使人失去睡意,降低睡眠質量。而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是誘發(fā)抑郁、焦慮的關鍵因素。
但同樣是睡前玩手機,很多人表示,自己并不會被手機影響。
無論是“上癮循環(huán)”,還是“藍光刺激”,都擋不住他們的睡意。而那些真正焦慮失眠的人,即使在床上干躺著不玩手機,也不會睡得好。
竇文濤也在《圓桌派》里探討過抑郁的話題,人是一種越關心自己的情緒問題就越會抑郁的動物。
在你擔心手機對自己的健康和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時,就已經(jīng)在為自己制造痛苦了。
亞當·奧爾特在《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寫到:上癮的根源其實是心理痛苦。
然后人們就陷入痛苦、上癮、抑郁、更痛苦、更上癮、更抑郁的惡性循環(huán)中。
即使世界上沒有智能手機,也總會有其它令你失眠、焦慮、抑郁的存在。
1、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2、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強迫癥初始癥狀的復發(fā)。
健客價: ¥79治療抑郁癥。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癥的驚恐障礙。
健客價: ¥97輕、中度抑郁和焦慮。 神經(jīng)衰弱、心因性抑郁,抑郁性神經(jīng)官能癥,隱匿性抑郁,心身疾病伴焦慮和情感淡漠,更年期抑郁,嗜酒及藥癮者的焦躁不安及抑郁。
健客價: ¥53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常見的抑郁癥狀:乏力、睡眠障礙、對日?;顒尤狈εd趣和愉悅感、食欲減退。 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常見的強迫癥狀:感受反復和持續(xù)的可引起明顯焦慮的思想、沖動或想象,從而導致重復的行為或心理活動。 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常見的驚恐發(fā)作癥狀:心悸、出汗、氣短、胸痛、惡心、麻刺感和瀕死感。 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常見的社交焦
健客價: ¥41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常見的抑郁癥狀:乏力、睡眠障礙、對日?;顒尤狈εd趣和愉悅感、食欲減退。 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常見的強迫癥狀:感受反復和持續(xù)的可引起明顯焦慮的思想、沖動或想象,從而導致重復的行為或心理活動。 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常見的驚恐發(fā)作癥狀:心悸、出汗、氣短、胸痛、惡心、麻刺感和瀕死感。 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常見的社交焦慮的
健客價: ¥59用于治療抑郁癥,用于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
健客價: ¥232用于治療抑郁癥。
健客價: ¥72治療抑郁障礙,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癥的驚恐障礙。
健客價: ¥37適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其它詳見說明書。
健客價: ¥28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初始治療有反應后,舍曲林在治療強迫癥二年的時間內,仍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價: ¥14適用于各種類型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廣泛性焦慮癥。
健客價: ¥101本品適用于治療各種類型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廣泛性焦慮癥。
健客價: ¥95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常見的抑郁癥狀:乏力,睡眠障礙,對日?;顒尤狈εd趣和愉悅感,食欲減退。 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常見的強迫癥狀:感受反復和持續(xù)的可引起明顯焦慮的思想、沖動或想象,從而導致重復的行為或心理活動。 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常見的驚恐發(fā)作癥狀:心悸,出汗,氣短,胸痛,惡心,麻刺感和瀕死感。 治療社交恐布癥/社交焦慮癥。常見的社交焦慮的
健客價: ¥95用于治療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癥以及其它各種精神病性狀態(tài)的明顯的陽性癥狀(如幻覺、幻想、思維紊亂、敵視、懷疑)和明顯的陰性癥狀(如反應遲鈍、情緒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語)。也可減輕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情感癥狀(如:抑郁、負罪感、焦慮)。 對于急性期治療有效的患者,在維持期治療中,維思通可繼續(xù)發(fā)揮其臨床療效。
健客價: ¥8用于抑郁癥的治療。
健客價: ¥109用于抑郁癥的治療。
健客價: ¥53主要用于抑郁癥,亦可用于治療強迫癥。(詳見內包裝說明書)
健客價: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