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認識配偶、子女,穿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還有幻聽幻覺,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
體弱或增老年癡呆風險
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一項研究顯示,身體虛弱的中老年人,即便大腦幾乎沒有阿爾茨海默?。ㄔ缋闲园V呆癥)相關變化,日后還是容易罹患癡呆癥。
美國科學促進會主辦的新聞網(wǎng)站“尤里卡警報”報道,這項研究涉及456名年滿59歲的中老年人。1997年研究開始時,研究對象都沒有阿爾茨海默病。
研究人員每年讓研究對象參與神經(jīng)心理測驗和健康狀況評估,用心臟問題、骨質疏松、活動能力等41個指標評估他們的身體健康程度。研究對象去世后,研究人員檢測他們大腦斑塊與纏結以確定阿爾茨海默病相關大腦變化。
結果顯示,8%的研究對象雖然出現(xiàn)諸多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大腦變化,但并沒有阿爾茨海默病臨床癥狀;11%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其實并未出現(xiàn)多少相關變化。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計入年齡、性別和受教育程度等相關因素后,體弱以及阿爾茨海默病相關大腦變化獨立作用于癡呆癥癥狀,且體弱顯著關聯(lián)阿爾茨海默病相關大腦變化。
研究牽頭人肯尼思·羅克伍德說:“體弱減少一個人的生理儲備,可能引發(fā)癡呆癥臨床表現(xiàn);如果一個人身體并不虛弱,可能不會出現(xiàn)臨床癥狀。這意味著,一個‘虛弱的大腦’可能更容易出現(xiàn)癡呆癥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問題,因為它難以承受病理負擔。”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結果朝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正確方向邁進一大步,顯示癡呆癥癥狀有多個觸發(fā)因素。
年少時沉穩(wěn),老了不癡呆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美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孩提時代的種種表現(xiàn)不僅預示成人后的行為品性,也有助預測老后健康水平。年少時性格沉穩(wěn)的人,日后較少罹患老年癡呆癥。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精神病學副教授本杰明·查普曼博士及其團隊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對1200多所中學的8.2萬名高中生展開了長達50多年的跟蹤研究。研究開始時,研究人員對平均16歲的參試者進行了冷靜、活力、組織力、自信、成熟、責任、領導力、沖動、社交欲望、社會敏感性、藝術和智力修養(yǎng)等特征評估,并對所有參試者的病歷數(shù)據(jù)進行收集整理。
到2011~2013年,參試者逐漸步入70歲,其中超過2500人被確診為癡呆癥。將參試者青少年時期性格特征與老年期癡呆癥發(fā)病風險之間進行對比分析顯示,青少年時期沉穩(wěn)(無焦慮感、不神經(jīng)質)和成熟(有責任心、認真可靠)的參試者,日后患老年癡呆癥風險降低約10%;性格外向、活潑好動且充滿活力的參試者,老年癡呆癥風險也降低了約7%。
防老年癡呆關注9條核心信息
No.1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培養(yǎng)運動習慣和興趣愛好,健康飲食,戒煙限酒,多學習,多用腦,多參加社交活動,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避免與社會隔離。
No.2
降低患病風險
中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卒中、抑郁癥、聽力損失、有癡呆癥家族史者,更應當控制體重,矯正聽力,保持正常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水平。
No.3
知曉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跡象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跡象主要包括:很快忘掉剛剛發(fā)生的事情;完成原本熟悉的事務變得困難;對所處的時間、地點判斷混亂;說話、書寫困難;變得不愛社交,對原來的愛好失去興趣;性格或行為出現(xiàn)變化,等等。
No.4
及時就醫(yī)
老年人若出現(xiàn)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跡象,家人應當及時陪同其到綜合醫(yī)院的老年病科、神經(jīng)內科、精神/心理科、記憶門診或精神衛(wèi)生專科醫(yī)院就診。
No.5
積極治療
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改善認知功能,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照護人員負擔??稍趯I(yè)人員指導下,開展感官刺激、身體和智能鍛煉、音樂療法、環(huán)境療法等非藥物治療。
No.6
做好家庭照護
家人掌握溝通技巧、照護技能以及不良情緒的調適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協(xié)助而不包辦,有助于維持患者現(xiàn)有功能。應當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佩戴防走失設備,預防傷害、防止走失。
No.7
維護患者的尊嚴與基本權利
注重情感支持,不傷其自尊心,溝通時態(tài)度和藹,不輕易否定其要求。尊重患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給予患者自主自由。
No.8
關愛照護人員
患者的照護人員身心壓力大,要向照護人員提供專業(yè)照護培訓和支持服務,維護照護人員身心健康。
No.9
營造友善的社會氛圍
加強社會宣傳,減少對患者的歧視,關愛患者及其家庭,建設友好的社會環(huán)境。
這樣吃可預防老年癡呆
No.1
蔬菜水果攝入越多,認知受損風險越低
蔬菜水果膳食模式評分較高(蔬菜水果攝入較多)的人,比該模式評分較低的人患有認知受損的風險會低40%。
No.2
肉類和大豆制品攝入適當,老人認知功能顯著較好
與肉類大豆制品模式評分較低(肉類和大豆制品攝入過少者)相比,那些肉類和大豆制品攝入不是過少,特別是肉類攝入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范圍內的老人認知功能顯著較好,患有認知受損的風險也會低53%,研究提示老年人肉類攝入并不是越少越好
治療中重度至重度阿爾茨海默型癡呆。
健客價: ¥365適用于輕中度血管性癡呆、老年性癡呆以及腦外傷等癥引起的記憶與智能障礙。
健客價: ¥79輕度或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癥狀的治療。
健客價: ¥141輕度或中度阿爾茨海默型癡呆癥狀的治療。
健客價: ¥227用于輕度、中度老年性癡呆癥狀的治療。
健客價: ¥38用于輕度、中度或重度老年性癡呆癥狀的治療。
健客價: ¥55適用于輕中度血管性癡呆、老年性癡呆以及腦外傷等癥引起的記憶與智能障礙。
健客價: ¥69適用于良性記憶障礙,提高患者指向記憶、聯(lián)想學習、圖像回憶、無意義圖形再認及人像回憶等能力。對癡呆患者和腦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記憶障礙亦有改善作用。
健客價: ¥29補氣養(yǎng)血,健腦益智。用于健忘氣血虧虛證,記憶減退,倦怠乏力,頭暈心悸,以及老年性癡呆以上癥狀的改善。
健客價: ¥31輕度或中度阿爾茨海默型癡呆癥狀的治療。
健客價: ¥641、急慢性腦血管、腦外傷、各種中毒性腦病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記憶力減退 。 2、先天性腦發(fā)育不全,兒童智能發(fā)育遲緩,老年性癡呆。 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病毒性腦膜炎,化濃性腦膜炎,精神病。
健客價: ¥13用于輕、中度老年性癡呆的治療。
健客價: ¥211、改善腦動脈硬化及腦中風后遺癥引起的意欲低下和情感障礙(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缺乏意念、憂郁、不安等)。 2、急性和慢性周圍循環(huán)障礙(肢體血管閉塞性疾病、雷諾氏綜合征、其它末梢循環(huán)不良癥狀)。也適用于血管性癡呆,尤其在早期治療時對認知、記憶等有改善,并能減輕疾病嚴重程度。
健客價: ¥32.5治療中重度至重度阿爾茨海默型癡呆。
健客價: ¥269益智養(yǎng)肝,活血化濁,健腦增智。用于輕、中度血管性癡呆肝腎虧虛兼痰瘀阻絡癥。癥見智力減退、思維遲鈍、神情呆滯、健忘,或喜怒不定、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
健客價: ¥49用于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型癡呆的癥狀。
健客價: ¥3211.改善腦梗塞后遺癥引起的意欲低下和情感障礙(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缺乏意念、憂郁、不安等)。 2.急性和慢性周圍循環(huán)障礙(肢體血管閉塞性疾病、雷諾氏綜合癥,其它末梢循環(huán)不良癥狀)。也適用于血管性癡呆,尤其在早期治療時對認知、記憶等有改善,并能減輕疾病嚴重程度。
健客價: ¥54.51、改善腦動脈硬化及腦中風后遺癥引起的意欲低下和情感障礙(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缺乏意念、憂郁、不安等)。 2、急性和慢性周圍循環(huán)障礙(肢體血管閉塞性疾病、雷諾氏綜合征、其它末梢循環(huán)不良癥狀)。也適用于血管性癡呆,尤其在早期治療時對認知、記憶等有改善,并能減輕疾病嚴重程度。
健客價: ¥20.81、主要用于改善與老年化有關的精神退化的癥狀和體征。 2、急慢性腦血管病后遺的功能、智力減退的癥狀。 3、輕中度血管性癡呆 4、血管性頭痛。
健客價: ¥25益智養(yǎng)肝,活血化濁,健腦增智。用于輕、中度血管性癡呆肝腎虧虛兼痰瘀阻絡癥。癥見智力減退、思維遲鈍、神情呆滯、健忘,或喜怒不定、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
健客價: ¥59適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老年性癡呆或衰老所致的各種精神行為異常,腦動脈硬化癥,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塞,腦外傷后遺癥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等癥狀;特發(fā)性高血壓;腦、外周血管病變。
健客價: ¥51用于先天性腦發(fā)育不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老年性癡呆、顱腦外傷后遺癥、腦血管損傷后遺癥等疾病。
健客價: ¥110本品用于: 1.急慢性腦血管、腦外傷、各種中毒性腦病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記憶力減退。 2.先天性腦發(fā)育不全,兒童智能發(fā)育遲緩,老年性癡呆。 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病毒性腦膜炎,化濃性腦膜炎,精神病
健客價: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