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口腔醫(yī)學中的色彩學
色彩學在我們口腔科特別是修復治療中很重要,口腔醫(yī)師有必要了解有關顏色的基本理論,提高辨色能力。
一、色彩的基本理論
色彩來源于光,建立在牛頓的三棱鏡透光實驗基礎上,色和光的關系:光以波長和振幅來表達,光在一定波長下表現(xiàn)出不同顏色。
色彩依賴三個因素:觀察者,物體,光源。
1、觀察者:人類對于色彩的感知是通過眼底視細胞中視紫紅質實現(xiàn),視網(wǎng)膜上的視錐細胞含有三種對紅、綠、藍光譜敏感的視色素。光線刺激而引起不同的敏感視細胞的興奮,產(chǎn)生不同色覺。當人眼接受不同光線或處于視神經(jīng)不同功能狀態(tài),興奮程度等都會影響色彩色彩感知準確性。
視覺比色法的觀察者必須具有正常的色覺。
視敏感與視疲勞:人類對色彩的第一次注視往往在頭幾秒內(nèi)感知最準確而靈敏,一直注視,敏感性下降。女性對色彩的敏感性優(yōu)于男性,視力好優(yōu)于視力差。
同色異譜現(xiàn)象:由于無患牙與修復材料間存在理化性質的差異,光譜也不盡相當,要使修復體與天然牙的顏色在不同光線條件下匹配十分困難。
色彩的感知由不同醫(yī)生記錄,冠制作中色彩再現(xiàn)受不同技師及其照明條件的影響,因此,要求同一工作單位或工作組之間長期的相互習慣、適應,校正,建立穩(wěn)定的協(xié)作關系,減少色彩再現(xiàn)的誤差。
色差強調現(xiàn)象:顏色對比而引起的色差比實際色差的感知更強烈。天然牙以紅色牙齦為背景,黃牙會產(chǎn)生一定綠的印象。
2、光源:不同的光源產(chǎn)生不同的色彩,太陽是最主要光源。診室中有三種光源:自然光、白熾燈和熒光燈。
色彩三要素:任何色彩都具備三個基本的重要性質:色相、明度、彩度。
(1)色相(H):區(qū)分色彩的名稱,比如,紅、黃、藍、紫等。
(2)明度(V):色彩的明度程度,光線強時,感覺比較明亮,光線弱時,則感覺較暗,最低為黑色,之間有許多不同深淺的灰色調。
(3)彩度(C):也稱飽和度或純度,以某種色彩中含有同色相純色所占的比例來分辨彩度的高低。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容易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在分辨彩度時易受到明度變化的干擾。
色彩的錯覺:生理學家證實,肌肉功能和血液循環(huán)在不同的照射下會發(fā)生變化,藍光最弱,隨著色光變?yōu)榫G、黃、橙和紅而依次地增強。在口腔科如果把診室墻壁和天花板的顏色涂成中性色—灰色,能十分巧妙地緩和甚至完全消除患者的神經(jīng)緊張感和
恐懼感,從而贏得患者的配合。
二、天然牙的色彩
1、天然牙組織的色彩
由于天然牙的組織結構和層次不同,所產(chǎn)生的顏色效果就不同。
牙釉質:呈半透明、淺黃色和淺白色,有光澤和代謝功能。
牙本質:呈淺黃色,有光澤,牙本質中無機物由羥基磷灰石構成,其復雜的晶體排列順序,使光照射時產(chǎn)生選擇性漫反射,使
牙齒產(chǎn)生相對透明的感覺。牙釉質結構和其透明的特點是影響牙齒顏色的重要因素。切端牙釉質層厚,故更加透明,頸部牙釉質薄,牙本質色彩能清晰地映照。
天然牙齒的表面紋理和粗糙度,引起光線的反射的折射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牙齒的色彩變化。此外在生化過程中,牙齒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磨損和磨耗,也會造成表面紋理和顏色的改變。
評價牙齒的顏色僅用色相、明度和彩度是
不夠的,還應該考慮牙齒的透明度的光澤度。
牙齒的透明度主要表現(xiàn)在牙齒的切端部??谇粌?nèi)側測量透明度時,可以用白色或黑色的背景作襯托,這樣測量的數(shù)據(jù)才會準確。
牙釉質的透明度分三型:A型透明層不穩(wěn)定,均勻分布于牙冠的整個表面。B型透明層位于牙齒的切端部。C型的透明層位于切端部和牙體正中部。AB主要見于青年人,C型多見中年人,AC型則多見老年人,尤其在老年人牙體近中部透明層十分多見。
天然牙還有一種熒光效應,指天然牙能夠發(fā)出一種藍白色的光,是人工牙所沒有的,經(jīng)過不斷的深入研究,目前牙科制造商已經(jīng)生產(chǎn)出不含釉化合物,能夠釋發(fā)出熒光的瓷烤粉。
天然牙的增齡性變化。牙齒的顏色改變主要從50歲起,色相和彩度逐漸加深,明度逐漸減低,呈現(xiàn)黃色或黃棕色為主,并且這種改變始于牙根蔓延至牙冠。
原因:(1)牙本質和牙骨質的厚度增加;(2)牙齒的硬組織變形,伴有光學性質的改變;(3)變色物質沉積在表面粗糙部位;(4)變色物質沉積于咀嚼功能和口腔衛(wèi)生差的牙齒上。
天然牙的色彩分布區(qū)域:
(1)天然牙齒的頸1/3,中1/3,切1/3的色彩變化十分明顯,最重要的是切端1/3的色彩變化,因為日常生活中言語、笑都會把切1/3暴露出來。
(2)同一牙齒中各部分顏色不同,切端和頸部顏色受周圍影響較大,所以牙中部的顏色最有代表性。明度為牙面中部最大,齦部與切端接近而牙頸部的彩度最大,其次是中部,切端因半透明性增加,故彩度最低,牙體中部色相偏黃,而頸部受牙齦影響偏紅黃色。
(3)上中切牙明度最大,然后是上側切牙,最后是尖牙。彩度則是尖牙最大,側切牙和中切牙相近,中切牙的色相比側切牙和尖牙更偏黃,上下前牙比較:上前牙偏黃,其中上切牙稍白。
(4)中年之后牙齒明度減低,彩度加大,顏色變得更深更紅。
(5)女性牙齒的明度大于男性,彩度稍低于男性,女性牙齒的色相更偏黃。
(6)活髓牙明亮度高于死髓牙,半透明性也更大,死髓牙彩度大,色相偏紅黃。釉質本身為白色或灰色,呈半透明狀,在口腔內(nèi)呈白、灰、藍、棕色。
三、牙齒色彩的測量方法
1、視覺測量法:利用標準色卡,通過視覺與試件相比較,從而測量及評價其色度。目前最普及、常用的測量方法:
2、儀器測量法:計算機比色目前少見,是以后的發(fā)展方向。
影響天然牙色彩測量的因素
(1)測量方法:視覺測量法,雖然方便,但有一定的主觀性;
(2)測量部位:牙齒的中1/3代表牙色最好;
(3)測量的客觀條件:背景色,光源影響;
(4)醫(yī)師辨色能力:15-29歲為最佳辯色階段。訓練辯色能力,有助于區(qū)別細微的顏色差異。
(5)顏色和比色板:常用的商品色板不能完全滿足牙的質地外觀看到的所有色彩范圍。
(6)輪廓:因為色彩的可見光譜范圍很狹窄,修復體的外形和輪廓在美學中有重要作用。色彩可能完全逼真,但可以通過外形補償。
(7)透明度、光澤;
(8)合作與材料色澤校正:修復體師和技師的團隊協(xié)作一致,比色的記錄和烤瓷結果經(jīng)常核對并不斷校正。瓷粉品牌和質量應保持恒定。
(9)患者的年齡、性別、色澤圖解等對結果有所幫助。
比色的工作條件:
(1)工作人員均應有色彩學系統(tǒng)知識和必要培訓與協(xié)調;
(2)比色環(huán)境應認真設計:要白色自然光情況下或模擬日光光線照明條件最好。在比色環(huán)境中,墻壁、隔板、窗簾等以灰色基調為好,四周不應有反光物體或五顏六色的物品。
(3)建立科學實用的比色板;
(4)患者口腔與醫(yī)生視線同高,比色者用中心視觀察比色板和牙冠,比色者位于患者與光源之間;
(5)比色時機和方向:比色者在
精神飽滿、視覺敏銳時,快速做比色板與患牙牙冠的掃視,不宜凝視。比色在上午9時至11時,下午1時至少時為宜。以少云晴天自然光由北向南采光較好,早晚有黃色光線,無云晴天含藍色光線,正午含綠色光線干擾。
比色前準備:
(1)牙體預備前進行比色,以免受預備后外形、牙本質或碎屑影響。
(2)除去影響比色的飾物,發(fā)光的耳環(huán),眼鏡,口紅、胭脂。
(3)用橡皮杯磨光比色區(qū),徹底清潔。
(4)將患者安排在其口腔與比色者眼睛等高的椅位,術者處于患者與光源之間。
(5)比色時間控制在5秒以內(nèi)以免黃斑區(qū)錐狀視細胞疲勞,藍色疲勞加強黃色敏感性。醫(yī)師應在休息眼睛時迅速掃視一下別處的藍色物體,然后再比色,確定色相、色度、明度。
(6)迅速審視整個比色板,排除不適宜的,把確定最接近的少數(shù)色標濕水后,再比色。
步驟:
1)確定色調:ABCD,白黃灰棕,每級又有4個或2個不同彩度級別的比色片。(2)確定彩度,對測同名牙,如無:
A、上中切牙的彩度接近于側切牙,前磨牙。
B、尖牙彩度比中切牙高一級。
C、下切牙彩度比上中切牙低一級。
(3)確定明度和部位,涉及透明度。
(4)確定特征色及其部位:分區(qū)比色,常用的有九區(qū)記錄法和六區(qū)記錄法,必要時可把“氟斑”“除裂”釉質內(nèi)色斑圖標記在修復卡上,供
義齒制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