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口腔疾病的X線診斷
摘要:口腔常見疾病包括牙體硬組織疾病(齲病、牙髓病、畸形中央尖等)、根尖周炎(根尖周膿腫、根尖周肉芽腫、根尖周囊腫)、牙周炎組、阻生智牙、頜骨囊性病變(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成釉細胞瘤)、頜面骨折。
口腔常見疾病包括牙體硬組織疾病(齲病、
牙髓病、畸形中央尖等)、根尖周炎(根尖周膿腫、根尖周肉芽腫、根尖周囊腫)、牙周炎組、阻生智牙、頜骨囊性病變(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成釉細胞瘤)、頜面
骨折。
牙體硬組織疾病的X線表現(xiàn)比較容易,給大家分享根尖周炎牙周炎的X線表現(xiàn)。
一、根尖周炎
1、根尖周膿腫: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期早期無骨質破壞,有時可見牙周膜間隙增寬;病變進展可表現(xiàn)為以病原牙為中心骨質彌散性破壞,邊界不清。慢性期在根尖區(qū)出現(xiàn)低密度的骨質破壞區(qū),范圍較小,骨硬板消失;邊界清楚但邊緣不光滑;外周可有
骨質增生反應。
2、根尖周肉芽腫:在病原牙的根尖、根側方或根分叉有圓形或卵圓形的密度降低區(qū),病變范圍較小,直徑一般不超過1cm,周界清楚,無致密的骨硬板,病變周圍的骨質正?;蛏灾旅?。
3、根尖周囊腫:以病原牙為中心形成形狀較規(guī)則、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卵圓形的低密度透射區(qū),邊緣清晰銳利。囊腫邊緣有一薄層致密線條影。當囊腫繼發(fā)感染時,致密線條影可消失。
二、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牙槽嵴頂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由于慢性刺激和咬合創(chuàng)傷,也可表現(xiàn)為牙周膜間隙增寬或縮窄、牙根吸收或牙骨質增生等。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有三種類型:①牙槽突水平吸收:表現(xiàn)為牙槽突從嵴頂呈水平方向向根尖方向高度的減低;②牙槽突垂直吸收:牙槽突沿牙長軸方向破壞,牙槽壁吸收,骨硬板消失;③牙槽突混合吸收:牙槽突廣泛水平吸收,同時伴有個別或多數(shù)牙槽突的垂直吸收。
三、阻生智牙:X線片確定阻生牙的位置、阻生方向、牙根數(shù)目和形態(tài)及其與鄰牙的關系。
四、頜骨囊性病變
1、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有單囊和多囊之分,單囊多見,多囊者大小相差不懸殊。病變波及頜骨范圍較大時,常沿頜骨長軸發(fā)展(下頜骨明顯),頜骨膨脹多向舌側。牙根吸收少見,多呈斜面狀。可以多發(fā)。多發(fā)者如同時伴有皮膚基底細胞痣或癌,則稱為多發(fā)性基底細胞痣綜合癥。
2、成釉細胞瘤:主要分單房型和多房型,多房型多見。其分房大小多不等,有時呈蜂窩狀。頜骨膨脹明顯,多向唇頰側膨脹。病變邊緣骨質可有增生硬化。牙根吸收呈鋸齒狀或截斷狀。
腫瘤侵入牙槽側,可造成牙根之間的牙槽骨浸潤及骨硬板消失。
五、頜面骨骨折:骨折線表現(xiàn)為貫穿密質骨與松質骨的透光影,呈線狀或鋸齒狀,其形態(tài)多為橫行或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