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手術(shù)原則是要把癌瘤切干凈,但不是照腫瘤大小切除剛剛好,而是要留安全距離,口腔內(nèi)是1-1.5公分,口腔外皮膚2-2.5公分,否則容易復發(fā)。而頸部淋巴結(jié)的清除,如果磁共振攝影顯示有轉(zhuǎn)移可能,則須施行頸部清除術(shù)。
口腔癌術(shù)后一定會影響容貌、開口、說話、咀嚼、吞咽等功能,因此要立即縫合、重建。唇癌如果是小癌瘤切除后可拉近黏膜縫合,大的時候則須轉(zhuǎn)唇瓣或游離皮瓣重建。而頰癌切除后,小的缺損可用頰脂墊、自己皮膚、人工真皮等口腔內(nèi)修復,大部分都需要用游離皮瓣顯微手術(shù)重建。如頰癌侵及皮下或皮膚,則需把臉部受到侵犯的皮膚也切掉,這樣會留下很大的洞穿缺損,則需要一個或二個皮瓣同時修復口頰和面部的缺損,修復更為復雜。
舌癌切除后不會再長舌頭,切除小部分舌頭后可直接縫合,變成扭曲、小舌頭,也可用人工真皮或植皮。但大的缺損必須用大腿上或手上的游離皮瓣覆蓋、重建,恢復形狀但無味覺。牙齦癌通常不能保留相關(guān)牙齒,視侵襲頜骨的程度而采下頜骨部分切除或整段切除,通常留下頜緣1.2公分,太薄會術(shù)后斷裂,若整段切除后,先對準上、下頜咬合后,取一段髂骨或小腿的腓骨進行下頜骨的重建,予以鈦金屬板固定。
在上頜牙齦癌切除部分上頜骨會造成口鼻竇相通,術(shù)后用牙科義齒閉塞器或游離皮瓣重建否則說話不清、喝水從鼻孔出來。腭癌比照上頜牙齦癌處理,否則會造成口鼻竇相通的難題??诘装┩ǔ吧囝^與舌下腺,必要時也要切除,再用人工真皮或自己皮膚覆蓋,大的缺損要用游離皮瓣修復。
原則上,術(shù)后一星期左右拆線并看病理報告,因解剖重要器官部位無法切除干凈、有癌細胞淋巴血管侵犯或神經(jīng)侵犯,以及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時,須接受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甚至靶向治療。術(shù)后一年內(nèi)每個月回診追蹤檢查,二年每兩個月,三年每三個月,四年每四個月,五年以上每半年一次回門診追蹤,且一年一次全身檢查,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