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喜歡讀詩,尤喜蘇東坡的詩。長大后,到廣州生活,每逢盛夏吃荔枝,都會吟詠: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口腔癌!"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img.jianke.com/article/201607/20160719185056275.jpg" />
前一陣子,突然發(fā)現(xiàn),東坡先生還描寫過檳榔。“兩頰紅潮曾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
檳榔內(nèi)含有檳榔堿,是一種可以使神經(jīng)興奮的物質(zhì)。咀嚼檳榔后,口舌生津,臉紅耳赤。
嶺南地區(qū)居民食用檳榔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檳榔屬棕櫚科,新鮮采摘的檳榔,橢圓、青綠色,也稱為“青果”。“青果”分成兩半,去除果核,加上荖花(販賣時稱為榔葉)包裹的石灰,就制成了檳榔。
檳榔為常用中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之功能。可用于除絳蟲、蛔蟲、姜片蟲,治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瘧疾。焦檳榔消食導滯,用于食積不消、瀉痢后重。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
在廣州生活,經(jīng)常會打車。坐車的時候,經(jīng)常會和司機師傅閑聊。聊得開心的時候,一些湖南籍的師傅就會送給我檳榔,讓我嘗鮮。檳榔雖然味道苦澀,但令人口舌生津,神清氣爽,隨之滿口鮮紅,別有一番風味。但是,檳榔不能隨便吃,因為長期吃它,會有健康風險。
研究顯示,長期嚼食檳榔,會引起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谇火つは吕w維性變是一種慢性、隱匿性、具有癌變傾向的口腔黏膜病,具體表現(xiàn)為口腔出現(xiàn)水皰、口干、灼痛、局部或全口黏膜蒼白、出現(xiàn)纖維條索,并有不同程度的進行性張口受限。
除了黏膜下纖維性變,還可能引發(fā)口腔白斑、遍平苔蘚、口腔紅斑癥等多種癌前疾病。上述所有癌前病變聯(lián)合作用,就會導致我們口腔癌變的幾率顯著增加。
研究顯示,66%的長期食用檳榔的人有口腔黏膜病變,存在的口腔黏膜病變中,有超過20%已出現(xiàn)癌前病變。
怎樣導致口腔癌變?
嚼檳榔是怎樣導致口腔癌變的呢?檳榔花中的生物堿、檳榔子生物堿的硝化衍生物、檳榔子中的多酚類成分自動氧化所釋放出的活性氧、紅灰成分對口腔黏膜組織的刺激作用、老花或老葉中的黃樟素等都是致癌物。
檳榔塊中的粗糙纖維也會不斷刺激口腔局部黏膜。當口腔黏膜受到損害,檳榔中的致癌物就會被吸收到血液,口腔細胞長期接觸致癌物,就會導致口腔癌的發(fā)生。
早在2004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就已認定檳榔為1級致癌物。同時,和另一種致癌物——香煙結(jié)合,檳榔的對人類的殺傷力會顯著增加。加煙草的檳榔咀嚼物更易導致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
看看世界各國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吧。全世界每年有39萬口腔癌患者,其中22.8萬(58%)發(fā)生在有嚼食檳榔習慣的南亞、東南亞地區(qū)。印度是消耗檳榔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口腔癌發(fā)病率最高的國家。
在中國,臺灣、湖南、海南、福建等地流行嚼食檳榔,這些地區(qū)的口腔癌發(fā)病率相對較高。
在美國,從1976年開始就嚴禁各州之間運輸檳榔果。在加拿大,檳榔產(chǎn)品直接被禁止銷售。
在此提醒,如果您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口腔又出現(xiàn)黏膜問題,您需要立即到醫(yī)院檢查,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如果想遠離口腔癌,從現(xiàn)在開始,戒掉嚼食檳榔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