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剛要睡著的時候,莫名其妙的腿就蹬了一下,然后自己就被嚇醒了,有些人醒后還會感覺心在砰砰跳。
其實,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叫做“睡眠驚跳”,也叫入睡抽動、睡眠前肌陣攣。
這種現象非常廣泛,有報道說,睡眠驚跳的患病率高達60%-70%。無論男女老幼都可能發(fā)生。
睡眠驚跳發(fā)作時的主要表現為:
剛要入睡的時候,腿部突然發(fā)生抽動或驚跳(一般只抽動一次),也有些人會累及到其他部位,比如軀干、手臂、頭部、甚至全身,但通?;蛘咦笸瘸閯?、或者右腿抽動,不會左右腿一起抽動。
發(fā)作時“患者”還常常伴有一些其他感覺,比如感覺自己飄在空中、疼痛、墜入深淵,少部分人甚至會發(fā)出尖叫聲。
大部分人出現睡眠驚跳后都會被驚醒,但實際上對睡眠影響并不大,閉上眼睛咱還能接著睡。但總有例外,一小部分人再次要睡著的時候還可能再次出現驚跳,也就是連續(xù)出現多次驚跳,這就比較麻煩。
也有些人的睡眠驚跳是被別人發(fā)現的,“病人”自己卻不知道,等他醒來之后你再問他,他卻一臉茫然。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患者剛要睡著時,突然“驚醒”,但他們沒有肢體的抽動,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單純的感覺性睡眠驚跳。(與之對應,剛才說到的伴有抽動的驚跳,可以稱之為運動性睡眠驚跳。)
睡眠驚跳一般不會導致有害的后果。但有些例外情況:
1.慢性嚴重的睡眠驚跳發(fā)作可能導致患者不敢繼續(xù)睡覺,甚至引起慢性焦慮癥狀。
2.連續(xù)多次驚跳,導致反復入睡過程中被驚醒,可能導致入睡困難。
3.個別情況下,有些人睡眠驚跳的動作太大,可能傷到枕邊人(所以同床者應加以防備,小心被踢到)。當然,如果他是靠墻睡,一腳踢到墻上,或者踢到床欄上,有可能受傷的就是自己了。
4.強的驚跳發(fā)作后,可能出現心慌、呼吸急促、出汗等癥狀(一般過一會兒會消失)。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睡眠驚跳的發(fā)生呢?
關于睡眠驚跳的原因,可謂眾說紛紜:
有的認為是缺鈣,有的認為是在長個兒。
更有甚者(前段時間看朋友圈里還在傳),說是入睡后大腦以為我們死了,發(fā)個脈沖試試身體死了沒有。
關于這個說法,我就納悶了:如果身體死了,大腦也沒有什么辦法讓身體復活;如果沒死,發(fā)個脈沖只會打擾睡眠,別無他用。也就是說,這個脈沖其實是個無用功,對大腦本身也有害無益,這合理嗎,這是何苦呢?
還有些理論聽起來比較高大上一些,比如,
一種理論認為,睡眠驚跳可能僅僅是個體在從清醒狀態(tài)進入睡眠狀態(tài)時,大腦對信息的處理出錯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大腦一不小心下達了錯誤的指令。
另外一種更有趣的解釋認為,這是從我們的“祖先”那里遺傳來的:我們的祖先是生活在樹上的,一不小心就會從樹上掉下來。
而當我們要進入睡眠狀態(tài)時,肌肉徹底放松,恰好和墜落時的狀態(tài)差不多,大腦會以為我們是從樹上掉下來了,于是指揮肌肉馬上行動,試圖在下墜的過程中抓到樹枝,于是出現驚跳。
可是,為什么大多數人睡眠驚跳的反應只是蹬“一”條腿,為什么不是“四肢”一起來,靠一條腿能抓住什么呢?
看來,雖然有很多說法,但大都很難讓人信服,為了揭開謎團,我翻閱了很多權威書籍和文獻,終于發(fā)現,最令人信服的答案竟然是:
最令人信服的答案是:本病具體病因不詳。
沒錯,病因不詳?,F在提出的各種理論頂多能算是假說,有待驗證。但目前發(fā)現有些情況會使睡眠驚跳的發(fā)生率增加,包括:
1.過量攝入興奮性物質,比如咖啡因,
2.強體力勞動或鍛煉;
3.情緒變化;
那么,睡眠驚跳需要治療嗎?
一般不需要治療。目前也沒有這方面的治療規(guī)范。建議容易睡眠驚跳的患者,對上面剛剛提到的3點足夠重視就能有效減少睡眠驚跳的發(fā)生。
如果伴隨有其他癥狀,可以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比如:
連續(xù)驚跳導致入睡困難了,可以臨時謹慎應用安眠藥物,安眠藥本身能改善睡眠,還可以使睡眠驚跳的發(fā)作減少,飲酒也能使睡眠驚跳減少,但飲酒有害健康,不提倡;
伴有慢性焦慮的,可以應用抗焦慮藥物;
至于睡眠驚跳動作太大的,自己想辦法做好防護吧,傷到自己也就算了,萬一踢到老婆被罰跪洗衣板就不好玩兒了:)。
寫了這么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看,給大家留一個思考題吧:如果有人睡眠驚跳時,兩條腿一起蹬,并且恰到好處的蹬到你身上,你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