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剛出生的新生兒在24小時后,會排出一些黑色的或者是帶綠色的,粘向的焦油狀物質(zhì),也是我們稱之為“胎便”,這種現(xiàn)象一般持續(xù)到寶寶出生后的3-5天左右結束。
當寶寶正常飲食之后,排便的次數(shù)與顏色會有所改變。通常情況下2個月大的嬰兒每天會有3~4次大便,甚至更多,但2周后,他的次數(shù)會一下減少到1天1次或2天1次,這種改變是正?,F(xiàn)象。
寶寶大便次數(shù)
寶寶出生后10小時內(nèi)開始排出胎便,為黑綠或深綠色,粘稠、無臭、有點像鋪路用的瀝青。胎便是由膽汁、腸道分泌物、脫落上皮細胞和孩子在胎內(nèi)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組成。一般在2—3天內(nèi)排完,每天約3—5次。若生后24小時不見胎便,應懷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糞便梗阻,須及時診治。
出生3—4天后,胎便逐漸過渡到普通嬰兒糞便。四個月以內(nèi)以乳類為主食的寶寶,其正常大便多為糊狀,稠度均勻,頗像細沙和水后的膏狀,可有少許如辣椒籽大小的顆粒狀物。
母乳喂養(yǎng)的孩子大便多呈金黃色,偶而稀薄如水后濃羹樣,可微帶綠色,有酸味,無臭,每日排便2—4次。初生時可能次數(shù)多些,每天4—5次,甚至每次喂奶后都要排便。這是因為母乳容易消化,利于排出,以及腸道輸入食物后的反射性蠕動。
如每日排便4—5次或更多,或相反,2—3天才排一次,但大便性狀如常,孩子體重增加,精神狀態(tài)好,則不必過濾。
吃母乳嬰兒的大便
孩子出生后,會排出顏色為綠黑色、光滑、粘稠的胎糞。以后嬰兒將會排出淡黃色的糞便,為正常哺母乳時的糞便。孩子每日的排便次數(shù)并不重要,次數(shù)有多有少,多的每天幾次,少的每幾天一次。
嬰兒的糞便一般為糊狀或是比冰淇淋粘稠一些,沒有氣味。吃母乳的孩子很少便秘,孩子幾乎能吸收所有的東西,廢物很少,這也說明為什么孩子有時3天才排出一次糞便。請記住媽媽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嬰兒,辛辣的食品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吃牛奶嬰兒的大便
在孩子消化功能穩(wěn)定下來以后,吃配方牛奶的孩子排便的次數(shù)比較多,糞便質(zhì)地較吃母乳孩子的糞便硬、發(fā)黃、有異味。
有時爸媽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糞便柔軟,像軟皮雞蛋—樣,但是正常孩子的糞便應該是硬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多給孩子飲水:即在平常的配方牛奶中多加一些水。在孩子喂奶中間,也可以給孩子多喝一些涼開水。在孩子達到幾個月后,可以在飲水中加濾過的水果汁,預防糞便干燥。
新生兒不正常大便次數(shù)
如果寶寶每天大便5—10次,而且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沒有黏液,就屬于蛋花湯樣大便,這是不正常的大便。這種情況多見于吃奶粉的寶寶。如果是母乳喂養(yǎng)則應繼續(xù),不必改變喂養(yǎng)方式,也不必減少奶量及次數(shù),大多數(shù)寶寶能自然恢復正常。
如果寶寶是混合喂養(yǎng)或者人工喂養(yǎng),就需適當調(diào)整飲食結構。爸媽可以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將奶配稀些,也可以減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數(shù)。如果2—3天孩子的大便仍然不正常,爸媽就要請醫(yī)生診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