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夏,警惕缺血性中風趁“藥”來襲!
摘要:夏季人體血壓不大穩(wěn)定,時高時低。有的高血壓病人治病心切,大量服用降壓藥物,使血壓過度下降,導致血流緩慢,血粘度增加,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而中老年人腦動脈大多硬化,便造成腦部血供不足,極易導致缺血性腦中風。故使用降壓藥物治療高血壓時,切忌操之過急,應合理用藥,使血壓逐漸下降至“理想”水平。
火,氣溫很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加,一些病人的耐熱能力不如健康人,于是,悶熱的季節(jié)就成了他們的“多事之夏”,而用藥不當更是“助紂為虐”,易誘發(fā)缺血性中風。當氣溫達到35攝氏度時,缺血性中風的危險比25攝氏度時高70%,且氣溫越高,危險性越大。尤其“三高”人群(高血壓、高血糖和血脂異?;颊?、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病患者及體弱多病的高齡老者,是缺血性中風的高危人群,應予特別警惕。
降壓類藥物:夏季人體血壓不大穩(wěn)定,時高時低。有的高血壓病人治病心切,大量服用降壓藥物,使血壓過度下降,導致血流緩慢,血粘度增加,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而中老年人腦動脈大多硬化,便造成腦部血供不足,極易導致缺血性腦中風。故使用降壓藥物治療高血壓時,切忌操之過急,應合理用藥,使血壓逐漸下降至“理想”水平。
消炎藥:即用以消炎、抗風濕的藥物。消炎藥可抑制體內(nèi)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血管發(fā)生痙攣性收縮,外周阻力升高,血壓隨之升高。且消炎藥會降低腎血流量和水鈉排泄,也可升高血壓,導致缺血性中風。另外,
醫(yī)藥實驗表明,老人血中的前列腺素濃度比正常人低,服消炎藥后,將進一步降低其合成,常常會因血壓驟然升高而導致腦中風。
解熱鎮(zhèn)痛類藥物:高熱病人常用
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其退熱機理為通過大量的出汗散熱使體溫下降。而大量出汗后,人體內(nèi)失去水分,尤其是伴有嘔吐、腹瀉的中老年人,發(fā)汗后體內(nèi)“失水”現(xiàn)象更為嚴重,從而導致血液濃縮、血液粘滯性增加,加上老年人常有高血脂癥,并伴有血管斑塊,這就促使血栓形成。故中老年人發(fā)高燒時,最好不服此類藥物,而以物理降溫為好。
安眠、鎮(zhèn)靜藥:許多鎮(zhèn)靜、安眠藥物(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等),在抑制大腦皮層而發(fā)揮鎮(zhèn)靜作用的同時,也抑制心臟、擴張血管、降血壓,且可松弛肌肉、抗抽搐。如用之不當,特別是在超量使用時,可引起血壓過度下降,致使大腦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發(fā)生腦中風。
促凝血藥(止血藥):中老年人發(fā)生出血性疾病時,常應用止血敏、止血芳酸、安絡(luò)血,及立止血和仙鶴草素等止血藥。這些藥物使血液凝固性和血粘度增加,過量用藥易引起血栓形成,阻塞腦血管,導致局部急性缺血,出現(xiàn)腦中風。特別是腦動脈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更易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