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去看中醫(yī)時,舌頭一伸,總是被說:“有濕氣”。尤其是南方地區(qū)的同學(xué)們,中招幾率更高。有濕氣怎么辦呢?當然是要祛濕,一說起祛濕,很多人馬上想起薏米紅豆,天啊,真為你們擔心!
什么是濕氣?
濕氣,水液代謝產(chǎn)物,中醫(yī)分為水、濕、飲、
痰。濕氣的特質(zhì):性屬陰寒,易傷陽氣,其性粘滯,阻滯氣機,纏綿難去。
簡單來分,濕氣有兩個來源:外濕和內(nèi)濕。外濕來源于外界氣候,所以沿海城市者,體內(nèi)多濕氣;至于內(nèi)濕,主要來源于脾虛,脾胃虛弱之后,不能夠運化吃進去的食物,這些沒有被運化的食物,堆積在體內(nèi),生成了濕氣。脾虛生濕氣,濕氣又會加重脾虛,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怎么祛濕才正確?
物理學(xué)中,關(guān)于水汽蒸發(fā)速度的三個決定因素:氣溫,氣流,面積。祛濕的道理,是一樣的,不過在中醫(yī)理論里,“氣溫”對應(yīng)“溫法”,“氣流”對應(yīng)“理氣法”,“面積”對應(yīng)“發(fā)汗法”。
【溫法】濕氣性屬陰寒。《內(nèi)經(jīng)》說:寒者溫之;《傷寒雜病論》說:痰飲當以溫藥和之。說明,溫法是治療濕氣的根本大法。
【理氣法】人體內(nèi)氣走得不順,容易生濕氣。濕氣又阻礙氣的運行,形成惡性循環(huán)。久坐之人易生濕。所以祛濕,要理氣,要讓全身氣血通暢。
【發(fā)汗法】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讓濕氣,通過出汗的方式,從體表的每一個毛孔散布出去,擴大濕氣去除的通路和面積。
祛濕不能喝紅豆薏米粥?
那么,為什么說“祛濕別再迷戀薏米紅豆”?我們來看紅豆薏米粥屬于上面三種的哪一種呢?都不是!
祛濕要溫,紅豆和薏米都屬微寒性;祛濕要理氣,但紅豆薏米皆寒,寒性的藥物會影響氣的運行;祛濕要發(fā)汗,紅豆和薏米都不能發(fā)汗;另外,祛濕還要健脾,炒過的薏米才能健脾,因為炒用能夠減輕它的寒性,但紅豆健脾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紅豆薏米粥的常見做法,就是將紅豆薏米加水熬煮,然后喝湯吃豆,這種做法正確嗎?
一定要注意!這樣的做法和喝法,有4點錯了!
01.紅豆錯了
二附院中醫(yī)科主任中醫(yī)師曹正柳介紹,中醫(yī)里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紅豆養(yǎng)心,赤小豆祛濕;從形狀上看,紅豆比較圓,赤小豆是細長的。
02.薏米錯了
薏米祛濕雖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來吃,會傷脾,脾是負責運化濕氣的,脾傷了,濕氣更加揮發(fā)不出,越想祛濕反而越濕。
03.煮法錯了
赤小豆、薏米仁很難煮爛,最好用熱水浸泡一小時后再煮,否則營養(yǎng)很難出來,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
04.“光祛濕不健脾”錯了
上面剛講過脾與濕氣是對“好朋友”,脾虛了,濕氣會加重;濕氣重又會導(dǎo)致脾虛;所以要祛濕,需要同時健脾。
紅豆和薏米,本身的確具有祛濕的功效,但真的要祛濕,必須要跟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的藥,搭配起來才行的,搭配什么好呢?芡實!
芡實性平,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常用于
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芡實、赤小豆、炒熟的薏米三者搭配,既健脾又祛濕。
薏米紅豆粥的其它妙用
1.加桂圓
體內(nèi)有濕加上心氣不足,可以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一些桂圓同煮。桂圓甘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能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飽滿、中氣十足。它特別適合強腦力勞動者,也很適合中老年人。
2.加蓮子
年輕人容易出現(xiàn)煩躁、
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心火過旺、濕熱內(nèi)擾所致,可以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上百合或蓮子同煮,或者兩種都加。
用蓮子的時候,要去掉里面的心。當然,如果嫌這個粥沒有什么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在各類糖中,只有冰糖是涼性的,能清心火。
3.加百合
百合能潤肺、養(yǎng)顏,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蓮子最能養(yǎng)心、清心火,同時又能健脾、補腎,但是蓮子稍有滯澀作用,身體比較瘦弱的人可以用,但體內(nèi)淤滯較多的肥胖者恐怕就不宜用了。
4.加生姜
如果著涼感冒了,或是體內(nèi)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紅豆粥中加幾片生姜。生姜性溫,能溫中驅(qū)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變得辛辣了。
如果想在這個粥里加點調(diào)味品,那就只能放紅糖了,紅糖也是性溫的。
6.加大棗
值得一提的是,婦女產(chǎn)后的保養(yǎng)時,喝這個粥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再加點大棗,大棗能溫中、健脾、養(yǎng)血,是非常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