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變暖加劇,夏日溫度再創(chuàng)新高,中暑成了不可小覷的夏日高發(fā)病。尤其梅雨之后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更是中暑的高峰期,夏日防暑成了必提課程。
日本厚生勞動省也發(fā)出了多篇報道,提示大家正確防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科學的防暑技巧吧!
【兩種中暑癥狀,老年人尤為注意】
說起中暑,第一時間就想到是因為屋外溫度太高,氣候過于炎熱而導致的,所以很多人避暑都選擇不去戶外,待在家中。
在炎熱的氣候環(huán)境中作業(yè),或是進行體育運動而導致的中暑癥狀,被稱為“勞作型中暑”,年輕或中年的男子是高發(fā)群。
京都女子大學名譽教授中井誠一表示,勞作型中暑癥狀和溫度、濕度都有很大關系。就算溫度不是非常高,但濕度超過70%的情況下也很容易引發(fā)中暑癥狀。中井表示,在暑日稍涼爽的時間段里,每天保持
有氧運動30分鐘,可以有效增強耐暑能力,不易中暑。
另一種中暑癥狀則是在家中發(fā)生的。日常生活中漸漸產生的脫水癥狀,被稱為“非勞作型”、“傳統(tǒng)型”中暑。剛過梅雨季節(jié),氣溫陡然拔高,房間中處于高溫多濕的狀態(tài),這時如果睡眠不足、休息不佳,很容易引起體力不支、食欲減退的情況,使人逐漸進入脫水狀態(tài),繼而引發(fā)中暑。
這種中暑癥狀在老年人中尤為常見。這是因為老年人本身體內水分含量就不是特別高,很難感到口渴,所以也不容易察覺到體內缺水的狀態(tài),同時高溫會引起一些其他疾病的并發(fā)癥。所以就算開著空調,注意飲食,也還是很容易出現中暑癥狀。要定時多
喝水,避免此情況發(fā)生。
【補水補鹽,一個都不能少】
為了預防中暑,勤喝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大量出汗、體態(tài)狀況不佳時,如果只補水,往往癥狀會更加惡化。
大量出汗、鹽分消耗等體內電解質流失的情況下,如果持續(xù)飲水的話,會使體內電解質濃度變低,從而引發(fā)“低鈉血癥”。體內電解質濃度平衡的情況下,也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所以,針對中暑癥狀,光補水是不夠的,鈉、鉀、糖分(少量)等都是必須補充的。市面上販賣的一些低甜度的運動型飲料就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在家中,喝鹽水也是很好的選擇。
運動時要特別注意中暑的情況發(fā)生!
根據日本體育振興中心的總結報告來看,在學校管理下還引起的體育運動中暑死亡事故多達167件,游泳也很容易引發(fā)中暑!
夏天泳池中的水往往被太陽曬高水溫,在溫水中游泳本身就容易讓人累,需消耗更多能量,而消耗的能量又不能被溫水帶走,這會導致體溫升高,人體大量出汗,容易出現脫水、中暑情況。為避免中暑情況的發(fā)生,醫(yī)生建議游泳一般不要超過2小時,且注意不要空腹游泳、及時補充水分。若發(fā)生頭暈頭痛四肢無力情況,要立即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冷敷頭部、用涼水或酒精擦身、及時補充水分或喝點含鹽飲料,若癥狀仍未緩解應立即就醫(yī)。
同時,太陽暴曬下的沙灘也是中暑高發(fā)地之一,夏日去海濱浴場玩的話,一定要做好
防曬防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