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還是“順”?這是一個問題。
日前,頂級醫(yī)學期刊《柳葉刀》連發(fā)三文,聚焦全球范圍剖宮產率上升問題。研究顯示,從2000年到2015年,剖宮產率近乎翻倍,約為21%,儼然有“大流行”之勢。
此外,剖宮產率地域間差異較大。研究人員發(fā)現,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qū)比例高達44%,而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區(qū)比例約4%。中國國內的剖宮產率差異同樣較大,各省比率從4%到62%不等。
2017年初,一項發(fā)表于《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的新研究記錄了在2008-2014年間,我國剖宮產率變化趨勢及地域分布差異。
據悉,該研究是迄今為止有關中國剖宮產現狀最為全面、系統的研究,納入分析的總出生規(guī)模近1億人,幾乎涵蓋了中國內地每一例新生兒。
研究發(fā)現,在一些“超大城市”中,剖宮產率高于50%,而在一些農村地區(qū),該比率則低于20%。六年間,我國剖宮產率年均升高1%,但 “超大城市”的剖宮產率隨著時間推移而降低。例如,北京的剖宮產率從2008年的59.2%下降到2014年的43.2%,而在同一時期的上海,該比率從68.0%下降到52.4%。
那么,剖宮產率的合適范圍是多少呢?
世衛(wèi)組織表示,1985年以來,國際醫(yī)療界一直認為“理想的”剖宮產率是10%至15%。但隨著全球剖宮產數量不斷增加,需要重新考量該“理想”剖宮產率。
2015年,世衛(wèi)組織根據現有數據,評估后表示,剖宮產可有效挽救產婦和嬰兒生命,但僅限于有醫(yī)學指征的情況下。對于醫(yī)療機構來說,應不遺余力地提供有必要的剖宮產服務,而不是致力于將剖宮產率控制在某個特定水平。
相關研究指出,在我國,產婦之所以提出要進行剖宮產,部分人是因為怕疼,對自然
分娩較為
恐懼;部分人認為剖宮產可以挑個吉利的日子;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之前一次也是剖宮產。而這種過度使用剖腹產會危害母親和嬰兒的健康。
剖腹產在醫(yī)學上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當產婦出現如出血、高血壓或嬰兒在子宮中處于異常位置,危及母親或兒童時,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
但是,與自然分娩這種生理現象相比,經剖宮產的產婦死亡率和發(fā)病率普遍增加,還可能出現瘢痕、兇險性前置
胎盤等嚴重的并發(fā)癥,處理不當的話,甚至會危及生命。對于嬰兒來說,經剖宮產出生可能改變免疫發(fā)展,易發(fā)生過敏、
哮喘。
是否有相關剖宮產指南予以規(guī)范呢?
對于產婦要求進行剖宮產,美國婦產科學會建議,在產婦或胎兒無剖宮產指征的情況下,
陰道分娩是安全和適當的,應予以推薦;孕產婦要求的剖腹產不應在胎齡39周之前進行;若沒有有效的鎮(zhèn)痛措施,不應進行產婦要求的剖腹產手術;鑒于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和子宮切除術的風險會隨每次剖宮產進行而增加,因此,不建議對將來有生育需求的婦女進行產婦要求的剖腹產手術。
在參考英美等國家剖宮產臨床指南的基礎上,我國在2014年制定了“剖宮產的專家共識”,該共識包括了15項剖宮產手術指征,當孕婦有這些手術指征中的一項或幾項,醫(yī)生才能進行剖宮產手術。
其中,若產婦因怕痛或恐懼等原因,要求進行剖宮產時,醫(yī)護人員應提供心理咨詢。醫(yī)生有權拒絕無明確指征的剖宮產要求,但應尊重孕婦的訴求,并提供次選建議。
此外,為應對此類問題,世衛(wèi)組織日前發(fā)布了《減少非必要剖宮產的非臨床干預指南》,這也是世衛(wèi)組織發(fā)布的首個此類指導意見。
可以看出,對于有明顯手術指征的產婦,國際上均建議進行剖宮產;而對于無手術指征,單純產婦或其家屬要求的情況,并不建議進行該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