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家庭都期待著新生命的到來,但是并非所有家庭都能迎到一個健康的天使。腦癱,作為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性障礙綜合征,降臨在一個個不幸的孩子身上。
腦癱的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癥狀。
-腦癱的類型及治療原則-
1.痙攣型腦癱:
占腦癱的60%以上。表現(xiàn)為肢體肌肉痙攣、僵硬。由于大腦的損害,對下級神經(脊髓和周圍神經)的抑制作用減低或消失,造成下級神經過度興奮(牽張反射增強),使肌肉痙攣。
治療原則:
降低肌張力,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防止關節(jié)變形
抑制原始反射,促進自主反應,鼓勵進行避免痙攣姿勢的關節(jié)運動
2.手足徐動型腦癱:
占腦癱的20%左右。表現(xiàn)為全身肢體的活動難以用意志控制,不自主運動,包括面部表情。發(fā)聲、構音器官也多受累,所以常常伴有語言障礙。
治療原則:
加壓固定,靜態(tài)制動為主,控制關鍵點
減少過度刺激和過度活動
強調保持對稱姿勢,控制頭的中線位運動
抑制原始反射,促通平衡保護反應
3.肌張力低下型腦癱:
表現(xiàn)為全身無力,肌肉松軟,無隨意運動。常常是痙攣型腦癱和手足徐動型腦癱的前期。
治療原則:
鼓勵主動運動和負重運動
采用刺激手法
抑制原始反射
-源盛愛天使-
源盛愛天使兒科在腦癱治療方面尤其擅長,它的康復理念主要是來自澳洲及美國兒童神經運動學的最前沿理念,通過采用目前國內外各種先進的康復治療技術,結合我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針對患者現(xiàn)有能力進行評估,制定適合患者特點的訓練方案,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治療效果。
康復中心目前治療兒童腦癱的康復項目主要有:
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感覺統(tǒng)合治療、運動療法(PT)、Bobath療法、作業(yè)療法(OT)、言語療法(ST)、物理因子治療等。
1.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
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主要是應用
針灸、推拿、
按摩等對腦癱兒進行康復治療。中醫(yī)、藥對腦癱康復有一定的療效。
主要包括推拿、穴位按摩、穴位針灸、經絡導平療法、頭針治療等。
2.感覺統(tǒng)合訓練
感覺統(tǒng)合訓練為腦性癱瘓兒童提供了一種科學與游戲相結合的訓練環(huán)境。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用于腦癱兒童的感覺障礙及神經心理
發(fā)育的改善,對腦損傷患兒綜合能力的提高有明顯效果。
通過此訓練使患兒的前庭、本體感覺和固有感覺得到康復,有效提高粗大運動功能,改善立位平衡和步行能力,可明顯提高康復療效。
3.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是以運動學和神經生理學為基礎,使用器具或者治療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兒童自身的力量,通過主動和被動運動,使全身和局部功能達到恢復和治療的方法。
主要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訓練;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認、訓練抓物、持物、起坐、搖擺、扶行、原地運動等。
4.Bobath療法
Bobath療法是目前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主要方法之一。通過抑制異常的姿勢和運動,尤其注意控制和減弱高緊張型的異常姿勢反射。
通過頭部控制、翻身訓練、爬行訓練、站立訓練等方法,來鍛煉患兒的動態(tài)平衡反應及身體的交互伸展能力。
5.作業(yè)療法
作業(yè)療法是應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yè)活動,對腦癱兒進行評價、治療和訓練的過程,幫助患者的功能障礙恢復,改變異常運動模式的一種康復治療方法。
主要是訓練上肢和手的功能、眼手協(xié)調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以提高日后的職業(yè)工作能力。
6.言語療法
包括發(fā)音訓練、咀嚼吞咽功能訓練。對于語言功能障礙要爭取在語言發(fā)育關鍵期前進行。個例訓練與集體訓練相結合。視覺障礙及時糾正,聽力障礙盡早配備助聽器。
7.物理因子治療
主要包括低周波、生物反饋、CPM關節(jié)被動訓練器、MOTOmed、經絡導平、腦循環(huán)、電療、水療等。特別是在水中能產生更多的自主運動,肌張力得到改善,并增加患兒學習自信心。必要時配備合適的矯形器。
對于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家長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陪伴孩子,腦癱兒童對事物的認知會比較慢,一定要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