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腫瘤頻道 > 腫瘤種類 > 腸癌 > 胃腸腫瘤免疫治療超進展能預測嗎 腫瘤

胃腸腫瘤免疫治療超進展能預測嗎 腫瘤

2019-11-17 來源:醫(yī)學界腫瘤頻道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Ⅱ期AVETUX試驗(AIO-KRK-0216)結果顯示,一線多藥聯(lián)合(化療FOLFOX、EGFR抑制劑西妥昔單抗、PD-L1抑制劑Avelumab)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臨床活性令人大開眼界,疾病控制率(DCR)達92.3%,但未能達到PFS主要終點。

轉移性胃腸道癌:

血清學標志物可預測免疫治療超進展和療效

免疫檢查點阻斷(ICB)治療可誘發(fā)超進展疾病(HPD),然而,預測HPD及ICB療效的生物標志物有限。因此,亟需探索可靠的新型生物標志物以更好地指導ICB治療。

由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沈琳教授牽頭的一項隊列研究顯示,對于接受ICB的轉移性胃腸道癌患者,基線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分化簇152(CD152)水平與HPD相關。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和結直腸癌(CRC)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IL-1RA)水平和胃癌患者的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水平的早期變化與ICB治療反應相關[1]。

研究提示,這些血清學生物標志物或可幫助臨床醫(yī)生在ICB治療之前識別那些有HPD的患者,并在早期階段預測ICB治療反應,從而為早期干預提供機會。

研究結果發(fā)表于《JAMANetworkOpen》。

研究者評論

沈琳教授告訴《醫(yī)學界腫瘤頻道》,一般來講,5%~10%的實體瘤患者接受ICB治療后會出現(xiàn)HPD。該研究探索性發(fā)現(xiàn),這些血清蛋白的基線水平(MCP-1、LIF和CD152)和早期變化(IL-1RA、BDNF)可能有助于預測HPD,以及篩選可能從ICB治療獲益的患者,但仍需開展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來證實這些發(fā)現(xiàn)。

研究細節(jié)

該研究納入56例接受ICB治療的轉移性胃腸道癌患者。在基線(治療前)和初始治療后2~3周收集血清樣本,通過多重磁珠免疫測定法(MultiplexedBeadImmunoassays)檢測了59種因子,包括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生長因子和血清可溶性檢查點相關蛋白,并評估其與ICB治療反應之間的關聯(lián)。

結果顯示,發(fā)生HPD患者[5例(8.9%)]與無HPD的患者[51例(91.1%)]相比,基線血清MCP-1水平明顯更低(53.4pg/mLvs106.4g/mL;P=0.02,圖1B)。另外,分析基線血清MCP-1水平較低患者(16例)的血清LIF、PD-L2、IL-21和CD152水平發(fā)現(xiàn),與無HPD患者相比,HPD患者的LIF水平較低(≤13.28pg/mL,圖1C)、CD152水平較高(≥31.81pg/mL,圖1D)。這意味著,這些血清生物標志物的基線水平有助于治療前識別HPD患者。

圖1基線血清蛋白水平對區(qū)分超進展疾病(HPD)的貢獻

對無HPD患者的血清蛋白水平的早期變化差異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IL-1RA和BDNF水平的早期變化是區(qū)分ICB治療應答者和無應答者的兩個最重要因素。

在所有無HPD患者中,應答者的早期血清IL-1RA水平較無應答者顯著下降(?18.79%vs41.47%;P=0.002,圖2B)。在ESCC和CRC患者中,應答者的早期IL-1RA水平較無應答者顯著降低(SCC:-55.02%vs43.44%,P<0.001,圖2C;CRC:-35.82%vs59.14%,P=0.04)。

然而,在所有無HPD患者中,應答者的BDNF水平較無應答者顯著升高(33.08%vs-2.22%;P=0.02,圖2D)。在胃癌患者中,應答者的BDNF水平高于無應答者(44.77%vs-26.2%,P=0.003,圖2E)。

圖2血清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IL-1RA)和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水平的早期變化與免疫檢查阻斷治療反應的相關性

ESCC和CRC患者的血清IL-1RA的早期降低與無進展生存(PFS)更長相關(ESCC:未達到vs2.1個月,HR0.19,P=0.04,圖3B;CRC:未達到vs2.1個月;HR0.06,P<0.001,圖3D)。胃癌患者的BDNF水平早期升高與PFS更長有關(未達到vs4.2個月;HR0.15,P=0.03,圖3F)。

圖3胃腸道癌患者的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IL-1RA)和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水平的早期變化和無進展生存(PFS)

此外,與高度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MSI-H)/DNA錯配修復缺陷(dMMR)狀態(tài)或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PD-L1)表達相比,轉移性ESCC或CRC患者的血清IL-1RA水平早期降低和轉移性胃癌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早期升高能更有效地識別對ICB治療有應答的患者(圖3A、C、E)。

AVETUX試驗聯(lián)合方案的疾病控制率達92%,但研究終點未達到

Ⅱ期AVETUX試驗(AIO-KRK-0216)結果顯示,一線多藥聯(lián)合(化療FOLFOX、EGFR抑制劑西妥昔單抗、PD-L1抑制劑Avelumab)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臨床活性令人大開眼界,疾病控制率(DCR)達92.3%,但未能達到PFS主要終點。

研究結果近日在2019年第34屆美國癌癥免疫治療學會(SITC)年會上公布(圖4)。

圖411月6-10日,SITC2019會議在美國馬里蘭州NationalHarbor舉行

主要研究者、德國Hamburg-Eppendorf大學JosephTintelnot指出,中位隨訪16.2個月后,仍有超過80%的患者生存。該聯(lián)合方案治療的耐受性良好,沒有意外或增加的毒性。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旨在明確治療反應與PFS終點之間的脫節(jié)情況。

研究細節(jié)

研究已證明,抗PD-1/L1單藥對于具有MSI-H的腫瘤患者有治療活性。然而,對于微衛(wèi)星穩(wěn)定(MSS)的腫瘤(在mCRC中占大多數),免疫療法的作用尚待確定。

鑒于基于奧沙利鉑的化療聯(lián)合西妥昔單抗可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研究人員假設,在一線FOLFOX-西妥昔單抗治療中添加PD-1/L1抑制劑,可改善mCRC的預后。為此,他們設計并開展了單臂Ⅱ期AVETUX試驗。

該試驗納入先前未經治療的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給予FOLFOX、西妥昔單抗和Avelumab的聯(lián)合方案治療,直至行二次切除、疾病進展或出現(xiàn)毒性。

主要終點為12個月的PFS;研究者預設,化療聯(lián)合西妥昔單抗治療的12個月PFS率可達到40%,添加Avelumab則可提高至57%。次要終點包括總緩解率(ORR)、耐受性以及轉化研究評估的PD-L1表達和循環(huán)腫瘤DNA水平。

結果顯示,共納入43例患者,中位年齡為62歲,男性占2/3。92%患者的原發(fā)腫瘤位于左側。3/4患者有肝轉移,1/3患者有肺轉移,1/2患者有淋巴結受累。除3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具有MSS腫瘤。

安全性分析(納入38例患者)顯示,最常報告的3/4級不良事件包括:感染(32%);腹痛和下消化道癥狀(24%);皮膚反應(21%);貧血和其他血液疾?。?8%);輸液相關事件(16%);認知、神經和精神障礙(16%);感覺性周圍神經?。?6%);惡心/嘔吐(13%);肌酐和/或肝酶升高(13%);血腫/血栓栓塞(13%)。

療效分析顯示,中位PFS為11.1個月,12個月PFS率為40%,遠低于預設終點(57%)。在37例可評估患者中,4例(11%)獲得完全緩解,26例獲得部分緩解(70%),4例患者在治療期間疾病穩(wěn)定,DCR率為92%。中位隨訪16.2個月后,總生存(OS)率達到了84%的穩(wěn)定水平。

轉化研究表明,PFS與T細胞多樣性、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或PD-L1表達的總陽性評分之間無明顯關聯(lián)。

來自下一代測序的數據顯示,26例患者通過液體活檢可檢測到突變,但表達從治療開始立即下降。

EGFR耐藥性監(jiān)測表明,1例患者出現(xiàn)了耐藥性KRAS克隆,但在基線或隨訪中均未發(fā)現(xiàn)可檢測到的EGFR突變。2例患者在基線時檢測到RAS突變,其經治療“立即并持續(xù)抑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