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長肉疙瘩,不痛、不癢、不腫、越摳越多,是怎么回事?
在這個看臉的世界,
每個人都希望做一個可以刷臉的人,
只是……>.<
皮膚上莫名出現(xiàn)一些,
不痛、不癢、不紅、不腫的“肉疙瘩”,
看著煩心,摸著惡心,
還怎么美得起來?
這些“肉疙瘩”還很喜歡跟你來勁兒,
你越摳它反而長得越多,
皮膚上出現(xiàn)這么一片密密麻麻的“肉疙瘩”,
好煩躁,腫么破?
“肉疙瘩”到底是什么?
疣,是由人體乳頭瘤病毒(HIV)感染皮膚引起的一種皮膚疾病,通常就呈現(xiàn)為皮膚上的肉色疙瘩。其類型多樣,可分為扁平疣、尋常疣、跖疣、尖銳濕疣等。由于疣發(fā)病時并無自覺癥狀,且病程較慢,患者往往難以及時察覺,待到皮膚出現(xiàn)肉疙瘩時,疣體已經(jīng)完全成型。
“肉疙瘩”為什么會越摳越多?
扁平疣多發(fā)于面部、手背、手臂等部位,極易被患者誤認為粉刺、痤瘡,這讓擠痘“愛好者”們簡直不能忍,于是對著疣體一陣亂擠、亂摳,在此過程中,患者的手指可能接種疣體病毒,使病毒感染健康皮膚,導致肉疙瘩越摳越多,呈現(xiàn)蔓延的趨勢。
同時,暴力摳掉疣體,可能導致皮膚受損,導致真菌、細菌相繼侵入真皮,并發(fā)毛囊炎、癬病等皮膚疾病,并遺留瘢痕。
出現(xiàn)“肉疙瘩”怎么辦?
1避免刺激以防擴散:除了亂摳、亂擠以外,還有各種外界刺激可導致患者病情惡化,所以患者非但不能輕易嘗試以粗暴的方式祛除疣體,還應防止其受到刺激和外傷。
2提高免疫力以促自愈:HIV病毒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基本不能感染皮膚,所以患者應以各種方式改善自身免疫能力,人體免疫能力一旦得以強化,可大幅抑制疣體的擴散速度,甚至有自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