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糖尿病,從娃娃抓起真的有效嗎?
通過干預成人生活方式預防糖尿病很早就被證實有效,但由于對青少年體質研究較少,由此采取的預防糖尿病的行動也不多。
日前,Superhero協(xié)會就對拉丁裔少數(shù)民族的青少年進行了預防糖尿病的行動,包括體能鍛煉和相關生活方式的教育,旨在關注這種方式在青少年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和處于社會底層的青少年是否有效,來看看他們第一階段的結果吧!
該研究結果發(fā)表于DiabetesCare雜志,研究共納入33個7-15歲青年,女性58%,超重24%,肥胖39%,88%為西班牙裔,100%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研究歷時12個月,第一階段為期16周,參與者每天進行1小時體能訓練和半小時教育培訓:教育包括實踐(例如烹飪,手工藝,游戲和角色扮演)和健康(例如營養(yǎng),運動,生理和減壓)的互動教學,體能活動則融入了中等強度鍛煉(如俯臥撐,瑜伽,籃球和舞蹈)。
研究者對比了基線和16周時的身高、體重、腰圍,血壓、身體成分、糖化血紅蛋白(HbA1c)、身體健康(6分鐘步行測試,握力,坐姿和折返跑)。結果發(fā)現(xiàn),從基線到第16周,HbA1c顯著降低,BMIz評分,體脂,舒張壓,6分鐘步行距離,右手握力和下身靈活度均有所改善,僅僅16周就顯示出代謝和身體健康參數(shù)各方面的提升。
這些有益的結果表明,生活方式教育、行為改變和目標驅動的運動計劃在拉丁裔等社會經濟弱勢群體中有效!這些陽性結果的耐久性將在該隊列的12個月隨訪中確定。
盡管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且主要是在拉丁裔中進行,但是關注社會經濟弱勢群體,對于發(fā)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說也有一定借鑒意義。所以,預防糖尿病,還是要從娃娃抓起!
泛濫的“低睪酮致陽痿”廣告
可能會導致睪酮濫用!
3月21日發(fā)表在JAMA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電視上看到“低睪酮”廣告的男性,更傾向于尋求提高其激素水平的治療。
研究人員在2009年-2013年間對睪酮廣告的收視、睪酮測試和處方睪酮激素的數(shù)據(jù)進行調查,還研究了75個不同電視市場中1720萬人的保險索賠數(shù)據(jù)。最終發(fā)現(xiàn),在研究期間,超過100萬男性進行了睪酮水平檢測,超過283,000例開始使用睪酮治療,59%使用凝膠,36%通過注射,少數(shù)患者使用貼片或埋植劑。
一些男性平均每天會看多達14個廣告,而每看到一個廣告,男性睪酮檢測次數(shù)增加0.6%,睪酮的處方增加0.7%,還有0.8%的處方增加并沒有先前檢測睪酮水平。
雖然單單一個廣告的影響很小,但在研究期間,相關廣告普遍存在而且十分頻繁,一些電視市場的累積曝光率接近200則。
研究者認為,雖然男性性腺機能減退可能會需要睪丸激素治療,但很多服用睪酮的男性并沒有明確證據(jù)證實自己有性腺功能減退或低激素水平相關的疾病。許多人已經被“低睪酮”廣告洗腦,開始尋求不必要的睪酮治療與性欲降低或疲勞等癥狀相關的健康問題。
原本睪丸激素只能用于非常小范圍的男性疾病,這些疾病會導致機體停止生產睪丸激素。然而目前睪酮大部分被用于睪丸激素水平降低或一些非特異性癥狀,如疲勞,肌肉量減少,性欲降低、正常老化或其他疾病相關的情緒降低。目前基本沒有證據(jù)表明睪酮可使男性受益,并且2014年美國藥物監(jiān)管機構提出睪丸激素可能增加心臟病發(fā)病風險。
研究人員提到,這項研究并不是一項對照實驗,無法證明廣告會直接影響男性接受低睪酮的檢測或治療可調查結果還是提醒消費者保持警惕——
廣告只是為了增加銷量,并非教育觀眾,有病找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