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一位老師說,所有知識的遠離都是想通的,就像深井的水一樣,雖然是不同的井,但是水源確實相同的。這一點我從兩本看似不相干的書上找到了印證。一本是講人體計劃與疾病關系的書——《人體的故事》,一本是講道德修行的國學經典書籍——《了凡四訓》。
《人體的故事》是由哈佛大學人類進化學教授丹尼爾·利伯曼所著,書中用大量的事實證明人類目前所患的幾乎所有慢性病的成因都與人體不能匹配現在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有關。
所以,丹尼爾·利伯曼教授又把像高血壓、糖尿病、癌癥等慢性病稱之為失配型疾病。
書中說:人類發(fā)明了農業(yè),于是淀粉含量高,產量大的食物(比如玉米、小麥、水稻,也是會快速升高血糖引起胰島素反應的食物)被保留種植延續(xù)下來,這對于解決溫飽大有裨益。而到了物質豐盈的時代就變?yōu)榱素摀?。比如因熱量過剩所導致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癌癥等慢性病。
所以,飲食結構和食量的控制、增加體育活動會使很多慢性病自然減少甚至消失。但是人們解決的方案則更傾向于解決表象,比如血糖高了用降糖藥,血壓高了用降壓藥,血脂高了用降血脂的藥物……
這本書呈現的就是因果關系相互作用。即,有了環(huán)境(包括文化、飲食、生活方式)的“因”,導致了人體的失配型疾病的“果”。
最終的解決方案也應該是從“因”上解決,而非處理表象。比如目前糖尿病治療所關注的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不能僅僅依賴各種藥物解決單一問題,而是要從飲食運動當方面入手尋求根本性解決方法。
再說說《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晚年的了凡先生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了凡原名袁黃,中過舉人,考上了進士,當過縣長,出兵抗日援朝,打敗過倭寇。最終解甲歸田,兒孫滿堂、享壽74歲。
但命里他本應該是一名郎中,為什么呢?因為了凡的父親英年因病早逝,因此按照母親的要求學習醫(yī)術。后因一孔姓算命先生算其有中進士之命。而且,哪年應該考舉人、哪年考進士、哪年當官、哪年去世,就連其膝下無子也算得一清二楚。了凡自此改為求學考取功名,其后發(fā)生的一切都與這位孔先生所算一致。
了凡于是認為無論如何努力,命運都是已經注定的了。于是每天渾渾噩噩度日、飲酒熬夜、喜怒無常,不求上進。
可以預料,如此下去,他的命運真的就注定53歲壽終且膝下無子了。
直到在南京棲霞寺遇見了云谷禪師,明白了短壽無后的因果關系。于是修煉自我,努力戒除貪嗔癡恨、積極行善積德、吃齋戒酒(這不就是改變生活方式么),改過自新。
而后,“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圣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然不得執(zhí)此自高,畫而不進”。意思是做事情順了,心情舒暢豁達了、貴人多了、身體也健康了……
結果,了凡不僅在事業(yè)上建功立業(yè),而且兒孫滿堂、安享晚年并深得百姓愛戴和推崇。
這本書說明:一個人的命運也是有因果關系的!即使命運是注定的,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加以改變。改變從哪里開始?不是從處理表象開始,而是從“因”處解決,即向內求。人只要從內心自求,力行仁義道德,自然能夠贏得他人的敬重,而引來身外的功名富貴。作為一個人,若不知反躬內省,從心而求,而只好高騖遠,祈求身外名利,就算用盡心機,也是兩頭落空。主人公的命運就真的是短命無后了。
“因”是種子,種下善因就得到善果,就如同種下花生的種子就會長出花生,種下玫瑰花的種子就長出玫瑰花一樣自然。
人品好了,人際關系就好,人品是人際關系好壞的因;人際關系好了,家庭、事業(yè)就容易成功;所以,人際關系是家庭事業(yè)成功的因。大學中說:身修則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呈現的就是因果的關系。所以,任何事物:“之所先后則近道已”!
很多慢性病的根本因素是生活方式,想要改變就是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而不僅僅處理各種生化指標這些表象。血糖升高只是身體代謝問題的一種表象,我只看到了這一項或者那一項的指標異常表象,去降低這一項或者那一項指標,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已。
有時候你內心的想法也是一種“因”,你種下了一種想法就會收獲一種行為;行為也“因”,你種下了一種行為,就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就收獲一種命運。
現在不論是醫(yī)生還是主流媒體都過分強調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是需要終生用藥的疾病。慢慢的我們的想法中也認為自己的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這種想法也是一種“因”,于是我們面對糖尿病僅僅是被動的控制(消極的行為),而不是懷有希望去逆轉(事實上的痊愈),這是否也塑造了一個命運呢?
2017年世界糖尿病聯盟公布的了一項研究成果:通過飲食控制體重逆轉糖尿病的案例,這個研究成果同步發(fā)表在世界頂級醫(yī)學期刊《柳葉刀》雜志上。類似的試驗也有發(fā)表在權威雜志《細胞代謝》雜志[1],美國耶魯大學醫(yī)學院GeraldI.Shulman教授領導的團隊發(fā)現,一種短周期、超低卡路里的飲食(VLCD)能夠在不減輕體重的情況下,逆轉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高血糖、胰島素抵抗!
還有很多相似的研究成果,而且實現的方法既不是什么神奇的藥物,也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療法。僅僅解決了飲食和生活方式這個“因”而已。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里,我想你應該會明白我要傳達的意思:
首先,作為糖友要有逆轉的信心,你的信心就是一個積極的種子,必然開出積極的結果。我們要想辦法去阻止他的進展,甚至逆轉,而不是僅僅控制和維持而已。
其次,想要改變糖尿病先要事實上的“管住嘴邁開腿”(不能說說而已),從“因”上解決,而不是尋求什么靈丹妙藥或者神醫(yī)大師。逆轉糖尿病的鑰匙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每一個積極的行為都是一個積極的種子,必然開出積極的“果實”。
所以,沒有逆轉糖尿病可能正是因為你放棄了希望和持續(xù)有益的行動有關!
最后,請記住逆轉首先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其次逆轉的是生活方式,針對“因”去解決,只有這樣才能真的實現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