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糖尿病患者說,患糖尿病后醫(yī)生說不能喝粥了,因為粥比米飯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但廣東很多老人的飲食習慣是每天都要喝點粥,這可怎么辦了。
糖尿病專家介紹,就精白大米而言,煮粥比煮飯確實消化吸收速度快,血糖上升的也很快,同時也很快就會產(chǎn)生饑餓感。但是要知道,我國的粥文化源遠流長,粥的種類多種多樣,遠遠不止白粥一種。各種雜糧粥和豆粥,只要烹調(diào)搭配得當,不僅可以喝,甚至可能對糖尿病人大有益處。
對減肥者來說,只要能降低血糖反應,也就能延緩饑餓,降低食欲,對控制食量極有幫助,和糖尿病人的食物選擇原理是大同小異的。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看影響食物血糖反應的五種因素,相信大家就會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1、富含蛋白質(zhì)和膳食纖維則生糖指數(shù)較慢。
一般來說,在淀粉類主食當中,如果同時富含蛋白質(zhì)和膳食纖維,則血糖的上升速度比較慢。精白米蛋白質(zhì)含量低,膳食纖維非常少,因而升高血糖較快。相比之下,黑米、糙米等未經(jīng)精磨的大米,因為富含膳食纖維,血糖上升速度就要慢得多。又比如,白面包和白饅頭的血糖反應都很高,但是全麥面包和全麥饅頭就比較慢。此外,糧食類主食和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品一起食用,血糖上升速度也會減慢。
2、淀粉不同所導致的生糖指數(shù)不同。
在天然食品當中,淀粉是以淀粉粒形式存在的,而且被嚴密包裹在植物的種子當中。種子外層的包裹嚴密度不一樣,淀粉粒的大小不一樣,淀粉粒當中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的比例不一樣,都會嚴重地影響到食物的血糖反應。例如,紅豆種子非常致密,其淀粉粒在加工中難以徹底破裂,而且直鏈淀粉含量大大高于大米淀粉,所以吃紅豆粥之后消化速度很慢。紅豆、綠豆、蠶豆、扁豆、蕓豆等各種煮豆類的血糖指數(shù)都在20-40之間,遠遠低于大米白面制成的主食??傊?,淀粉和淀粉不一樣,對于糖尿病人而言,豆類優(yōu)于谷類。
(實習編輯:劉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