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ofLouisville)流行病學專家KiraTaylor博士研究發(fā)現,女性壓力與受孕成功率存在著很大的聯系,在排卵期感覺壓力大的女性受孕機率比沒壓力的降低40%,而且一旦懷孕成功后,體內激素的變化也將導致其壓力增大。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選取400名40歲以下性生活活躍的女性,并記錄她們每日的壓力水平。這些女性的尿樣被收集用于研究,直到她們懷孕或是經歷八個月經周期為止。同時記錄的內容還包含月經、性交、避孕、酒精、咖啡因和吸煙的信息。
研究者發(fā)現排卵期的壓力將對受孕產生負面影響,這是由于壓力會引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過度激活以及血液中糖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的提升,并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的正常功能,最終導致停止排卵。研究人員進一步觀察到,成功懷孕的女性在黃體期的壓力會增加,這來源于她們得知懷孕的消息后,體內雌激素和黃體酮的增加而引起的情緒變化。
這些研究結果將為壓力影響受孕的說法提供更多的依據,并且希望懷孕女性可以通過采取積極措施來減輕壓力,如運動、與健康專業(yè)人士交流等,以此來提高其受孕的機率。同時,研究人員希望能借此研究呼吁人們在受孕時不僅要關注吸煙、喝酒及肥胖等因素,還要將壓力的因素列入考慮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