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在乳腺癌領域的統(tǒng)治力不言而喻,3月3日宣布到達終點的里程碑式APHINITY研究更是讓羅氏在HER2+乳腺癌領域的優(yōu)勢顯得牢不可破(見:羅氏的巨大勝利:Perjeta將成為HER2+乳腺癌全程用藥)。除了乳腺癌之外,羅氏在ALK+非小細胞肺癌這一領域也漸顯王者之相。
與大家熟知的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一樣,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也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比較常見的一個治療靶點,不過ALK突變陽性患者只占全部NSCLC患者的3%~5%左右,要遠低于EGFR突變患者所占的比例,美國每年確診的ALK+NSCLC患者大約1萬例,但是ALK+NSCLC患者大多數(shù)對化療藥物無響應,預后非常差。
輝瑞的Xalkori(克唑替尼)是全球首個上市的針對ALK突變的肺癌靶向藥物,2011年8月26日被FDA批準治療ALK陽性晚期NSCLC,并迅速成為ALK+NSCLC患者的標準用藥。不過大多數(shù)ALK+患者在使用克唑替尼1年后會產生耐藥,發(fā)生腫瘤腦轉移的患者也非常多見,而克唑替尼無法透過血腦屏障發(fā)揮作用。
FDA在2014年4月和2015年12月又分別批準了諾華Zykadia(色瑞替尼)和羅氏Alecensa(alectinib)這2款ALK+肺癌靶向藥物,但由于只是作為克唑替尼治療不耐受或疾病進展的二線用藥,一時間對克唑替尼的市場份額還未造成太大威脅。
在去年12月的世界肺癌大會上,諾華Zykadia大放異彩,一線治療ALK+NSCLC患者相比化療(培美曲塞+順鉑/卡鉑)可使PFS延長8.5個月(16.6vs8.1個月);在未發(fā)生腦轉移的患者中,PFS更是延長長達18個月(26.3vs8.3個月),在發(fā)生腦轉移的患者中個,PFS延長4個月(10.7vs6.7個月);Zykadia由此被FDA授予了治療腦轉移患者的突破性藥物資格,作為這類患者一線或二線用藥的上市申請有望在未來幾個月獲得批準。
羅氏Alecensa同樣是作為二線用藥上市,上市時間比諾華Zykadia稍晚了一些,但臨床數(shù)據(jù)更霸氣一些。去年肺癌大會上公布的J-Alex的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Alecensa一線治療組PFS已經超過了20個月,但中位PFS數(shù)據(jù)尚未成熟,而克唑替尼對照組的中位PFS為10.2個月,這意味著Alecensa相比克唑替尼可使死亡風險降低66%。
在J-Alex研究中,Alecensa二線治療還取得了極高的顱內應答率。羅氏在未來幾周會公布與合作伙伴Chugai一起開展的Alex研究的關鍵數(shù)據(jù),業(yè)界對其期待甚高。
根據(jù)EvaluatePharma的預測,Alecensa的市場份額在2018年可以反超Zykadia,并在2020年左右反超Xalkori,成為ALK+NSCLC領域最賣座的藥物。實際上Xalkori還被批準用于ROS-1突變的NSCLC患者,單純就ALK來說,Alecensa封王的時間或許還能再提前一些。
在大力看好羅氏Alecensa作為黑馬殺出的同時,也不能忽視Ariad公司的brigatinib,它同樣有非常優(yōu)秀的二線治療數(shù)據(jù)(見:突破性肺癌新藥brigatinib完成滾動新藥申請,有望獲得FDA加速批準)。Takeda花費52億美元收購Ariad到底是否值得現(xiàn)在還沒法下結論,需要等2018年底brigatinib一線治療ALK+NSCLC的Alta-1L研究公布初步結果時才好判斷。但不管如何,由于brigatinib開發(fā)進度相對較慢,對Alecensa在ALK+NSCLC這一小領域的登頂之路不會造成太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