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邪可分陰和陽
中醫(yī)認為,“暑邪”是炎熱、潮濕的夏季致病的主要因素。暑邪致病有陰和陽之分。
平時人們指的中暑大多是在暑熱或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發(fā)生,是“陽暑”。人們對其的預防比較重視,而對“陰暑”的認識和防備卻普遍存在不足。在炎熱酷暑季節(jié),過度貪涼或者乘涼不當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fā)“陰暑”。
“陰暑”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濕的入侵,主要病狀有發(fā)熱惡寒、無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質淡、苔薄黃、脈弦細,還有因著涼導致腹瀉腹痛、渾身沒勁、關節(jié)酸痛等癥。
引發(fā)“陰暑”的原因
夏天暑濕熱盛,人體毛孔開張,腠理疏松,人們在睡眠、午休或乘涼時,過于避熱趨涼,如徹夜打開空調并調至低溫、猛吹風扇,或夜宿室外、坐臥陰寒潮濕之地,或劇烈運動勞作后用冷水澆頭沖涼,或快速大量飲用冷水、冰鎮(zhèn)飲料或水果等不當行為均可導致風、冷、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fā)“陰暑”癥狀。
“陰暑”癥的預防
總原則是勞逸有度,起居有常,飲食有節(jié),切莫貪涼。關鍵是不要受涼。
※忌整日“孵”在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間里。
※忌劇烈運動勞作后馬上進空調房間或冷水淋浴。
※忌食過于生冷食物,冰箱里的東西拿出來不能立刻吃,更不要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zhèn)飲料,要注意胃部保暖。飲食上應多吃些清熱、生津、養(yǎng)陰的食物。
※不要整夜開空調睡覺,或在睡眠時開電扇強風對吹等。
※參加適宜的運動,出出汗,把身體里的熱氣散發(fā)出來。
“陰暑”癥的調治
若已有“陰暑”癥狀,除了調整飲食起居外,也可用食療方法進行調理,原則是清淡、營養(yǎng),但不宜使用過涼食物。特別推薦:
鯽魚參椒湯:活鯽魚1條、黨參3克、胡椒5~7粒、陳皮6克、生姜10克,塞入魚腹內,加鹽,文火煮湯,服食;用于脾陽不振、面色少華、大便溏薄者頗有效果。
此外,鵪鶉煲粥用于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的患兒。也可服用藿香佩蘭茶,對預防“陰暑”有一定作用。
當患者感覺“陰暑”癥狀有加重跡象時,應該及時去醫(yī)院求治。此外,可采用刮痧法治療暑濕困脾證;也可服用主治內濕外寒之寒熱吐瀉證的傳統(tǒng)經典老方如藿香正氣散、液或六和湯,對因避熱貪涼引起的“陰暑”有相當不錯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