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是人體氣血生化的關(guān)鍵,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體的氣血就會出現(xiàn)生成不足,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yǎng),自然就會出現(xiàn)“枯萎",就會百病叢生。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guān)鍵。
“吃了嗎?”這是國人口中較為常用的一句問候語,最初,反映的是人們在歷經(jīng)艱難歲月時相互之間一種實實在在的關(guān)切,而進一步講,則可以看作是人們對身體健康的相互提醒,為什么這么說呢?
全球共有5億胃病患者,中國就占了1.2億,是名副其實的“胃病大國”。在中醫(yī)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說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強,就會引發(fā)很多疾病。因此養(yǎng)生必須先養(yǎng)脾胃,胃強身體才強壯,胃弱身體就虛弱。如果把長壽比喻成蓋房子,保護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營養(yǎng)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脾胃不好的人,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門診中常碰到這樣的病人:有的面色蒼白,口唇?jīng)]有一點光澤;有的過于消瘦,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體格龐大,但一點都不結(jié)實;還有的說話有氣無力,精神不振,年紀輕輕卻未老先衰……多是由于他們的脾胃功能受損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可以看下面幾個部位:
01口唇
一般來說,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干濕適度,潤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發(fā)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诔?、牙齦腫痛等癥狀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關(guān)。另外,睡覺時會流口水,也是脾氣不足的表現(xiàn)。
02鼻子
脾胃的經(jīng)脈和人的鼻子相連。鼻腔干燥、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鼻翼發(fā)紅的人,多有胃熱;鼻頭發(fā)青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
03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肝開竅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另外,脾和人體液的吸收關(guān)系很大,如果常出現(xiàn)眼睛紅腫、臉腫等現(xiàn)象,也可能是脾的問題。
04耳朵
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常常表現(xiàn)為耳鳴甚至耳聾。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過度勞累或情緒引起的。脾胃失調(diào)的人,常常覺得身上沒勁兒、手腳冰涼、有時還會拉肚子。脾胃受傷五臟都遭殃。
脾胃與五臟的關(guān)系
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中醫(yī)里有一句話,“養(yǎng)脾胃就是養(yǎng)元氣,養(yǎng)元氣就是養(yǎng)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心與脾就像一對母子,心臟病要從脾胃治。脾負責統(tǒng)籌人的氣血,供養(yǎng)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diào),引發(fā)心臟疾病。
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郁氣滯有關(guān),必須先養(yǎng)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反過來,脾胃也會影響肝臟,比如脂肪肝出現(xiàn)的根源就在于脾胃無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處理困難,堆積在肝臟里,從而影響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虛最先影響肺。肺像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肺通過管理體內(nèi)的氣,協(xié)助心臟治理全身。然而,肺氣的盛衰,取決于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
脾虛往往腎也虛。人的精力充沛腎氣就充足。腎的精氣強弱,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滋養(yǎng)腎臟有關(guān)。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表現(xiàn)為心里煩熱、容易盜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脾胃生病的起因
01脾胃四怕,生、冷、撐、生氣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lián)?,四怕生氣。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lián)?,饑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jié)制有關(guān),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guān)(過勞憂思)。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必須先養(yǎng)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02肝不郁,則脾不虛
肝不郁,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郁氣滯有關(guān),生氣動怒憂思郁結(jié),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癥。
要讓脾健康,就要養(yǎng)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泄,這樣肝木與脾土處于和諧關(guān)系。因此說,養(yǎng)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fā)怒,盡量減少發(fā)脾氣,這是舒肝養(yǎng)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胃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
現(xiàn)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運動少,工作壓力大,心情抑郁多見,容易導致痰濕內(nèi)滯,直接的結(jié)果是體重易超標。因此說,對于痰濁偏重的人,用補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陽明,泄去濁毒,最利于健康。
不少人有體會,平時喝蘿卜湯或者吃點炒香的萊菔子粉,即覺周身舒服??傊?,痰濕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為主,千萬別濫吃補藥或各種營養(yǎng)品、保健品,以免壅滯氣機。
《臨證指南醫(y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鹅`樞-決氣》說,“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
可見飲食充足同時機體氣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將其轉(zhuǎn)化為精氣,化生為血而濡養(yǎng)于神,于是人的神氣充沛,生氣勃勃。
消食通腑、健脾益氣宜山楂山藥
中醫(yī)有“脾胃虛,百病生,諸病從脾胃論治”之說。上至高齡老人,脾胃虛弱,腹脹便秘;下至嬰幼孩童積食,食欲不振,大便不通;更有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甘厚味,中焦食滯,惡心嘔吐,脘腹脹滿、口臭便干,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fā)熱等癥狀。都可以用消食通腑、健脾益氣之法。助消化消食積的良方莫過于山楂丸,健脾益氣食治良膳首推八珍糕。
01山楂丸
也叫大山楂丸,是助消化消食積的良方。山楂丸由山楂、麥芽、神曲三種藥味組成;山楂在方劑中是主藥,具有消食、除積、助消化的功能;神曲和麥芽也是消積化食的良藥;山楂善于消導肉食積滯;而麥芽、神曲善于消導淀粉類食物積滯。
02八珍糕
原方首見明代著名外科醫(yī)生陳實功所撰《外科正宗》,是陳氏家傳秘方,由人參、蓮子、芡實、扁豆、薏米、山楂、麥芽、山藥組成,研為細末,和以米粉,制成條糕,每日清晨服食數(shù)條,百日后可漸覺體健。
03山楂
早在《本草綱目》里有記載:“凡脾弱,食物不化,胸腹脹悶者,飯后食山楂二三枚,絕佳。”《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也有記載:“若以甘藥佐之,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郁氣而不傷正氣,其性尤和平也。”藥食皆佳的山楂,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歸屬胃和肝經(jīng),適量食用,可以促進消化、活血化瘀,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軟化血管。除此之外,山楂還有平喘化痰、抑菌、治療腹痛腹瀉的神奇功效。
04山藥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山藥的工作——“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山藥既是滋補食品又是補氣中藥,為藥食兩用佳品。祖國醫(yī)學認為,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侗静萁?jīng)讀》記載:“山藥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凡上品俱是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藥,故神農(nóng)另提久服二字。”
以上藥食平時脾胃消化不好的人,胃旺脾虛,有胃口但消化不良有肚子的人都可以經(jīng)常食用,孕婦不宜。
養(yǎng)脾的七個要點要記牢
01食物喜溫燥
脾喜燥惡濕,喜溫惡寒,因此養(yǎng)脾要食些溫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藥。比如,廚房里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溫性偏燥的,因此亦具養(yǎng)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
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氣的食物,如地下長的地瓜、山藥等;脾喜溫惡涼,故需食溫;脾色為黃,故需食黃色食物,小米色黃,最養(yǎng)脾土;脾德在緩,故需食甘味以緩脾之情。
02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濕
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濕,亦可讓脾舒暢。炒香的食物多具養(yǎng)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時即有香味,亦可養(yǎng)脾。比如以前小孩都愛吃鍋邊上烤成焦黃色的玉米餅子或饅頭,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黃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當屬養(yǎng)脾之物。
03勿過食生冷
小孩子從小就要注意勿過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飲、涼水等,因為會傷損脾陽。而對小孩子來說最好的零食是麥芽糖和鍋巴。有人擔心吃烤香的食物會不會上火,其實可等涼至室溫時再吃即不會上火。脾虛之人又可堅持晨起喝生姜紅糖水,有助于溫脾,并能升陽。
04養(yǎng)脾的中藥及湯方
脾為中土,為陽氣左升之樞機。歷代有不少養(yǎng)脾的中藥及湯方:健脾燥濕有蒼術(shù),有平胃散;補脾化濕有茯苓,有四君子湯;醒脾助運有草果,有醒脾散;溫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湯;升脾益氣有黃芪,有補中益氣湯;養(yǎng)脾和中有人參,有桂枝人參湯。如此等等,皆是宣暢脾陽、調(diào)和中氣之方藥。
(附:補中益氣湯即用黃芪15克,白術(shù)10克,黨參15克,當歸6克,陳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用水煎服,即可益氣升陽、調(diào)補脾胃。)
脾主運化,若脾虛運化無力,常會吃什么拉什么,且面黃肌瘦,此時當重視養(yǎng)脾。脾喜甘淡而惡腥辣重濁,因此,甘淡可以養(yǎng)脾;脾氣太虛,千萬不可吃香喝辣。
養(yǎng)脾可用此方:茯苓、薏苡仁、芡實、山藥各30克,陳皮10克。水煎服,日一劑。或上藥烘干,共研細末,每次15克,日兩次,沖入溫熱的米粥中服下。
05艾灸有溫陽之功,最合于養(yǎng)脾之需
凡脾虛之人皆可艾灸脾經(jīng)原穴太白。脾經(jīng)主時為上午9點至11點,因此若能在這個時間內(nèi)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濁,二者為氣機升降之樞機,故養(yǎng)脾之升要同時養(yǎng)胃之降,可配合針灸胃經(jīng)合穴足三里。
06脾氣通于口,脾和順則口唇能納五谷
脾有病則唇色改變,或發(fā)黃,或發(fā)暗,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又按面部診斷,脾應于鼻頭。鼻頭色黃,必屬脾虛。按手掌診斷,手掌中間及大魚際對應脾,若發(fā)暗亦是脾虛之相。平時認真調(diào)理,自己注意觀察這些部位的變化,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脾陽充足的改變。
07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
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人憤怒、怨恨或焦慮時,胃和臉一樣充血而發(fā)紅;人悲傷、沮喪或憂郁時,胃就變得蒼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動也減少。中醫(yī)也認為,不良情緒會影響肝的調(diào)節(jié)功能,進而會影響脾胃??梢?,學會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
益氣養(yǎng)血,溫陽行氣,澀腸止瀉。用于脾虛氣滯所致的泄瀉,癥見腹脹疼痛、腸鳴泄瀉。
健客價: ¥15益氣養(yǎng)血,溫陽行氣,澀腸止瀉。用于脾虛氣所致的泄瀉。癥見腹脹疼痛、腸鳴泄瀉。
健客價: ¥26.5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補脾益氣。用于心氣不足引起的神經(jīng)衰弱,頭暈目眩,身體虛弱,失眠健忘,精神憂郁,煩躁。
健客價: ¥20.5補脾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健客價: ¥11補脾益氣,燥濕化痰。用于脾胃虛弱,食量不多,氣虛痰多,腹脹便溏。
健客價: ¥21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