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光照,青少年患近視的幾率會降低一成。”該成果在青少年增加戶外活動可抑制近視的發(fā)現基礎上,對其成因進行了科學探討,發(fā)現戶外的光照強度是抑制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查、治三位一體,全面綜合防控近視
據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7~12歲小學生、13~15歲初中生、16~18歲高中生及19~22歲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分別為45.71%、74.36%、83.28%和86.36%。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有效干預,到2020年,我國存在視力問題的人口可能會高達7億以上。
目前,近視已成為我國“國病”,它極大的損害了我國國民的視覺健康和生活質量。在此情況下,科學的近視防控顯得尤為重要。楊智寬教授表示,近視的醫(yī)學干預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以對青少年的行為進行監(jiān)測及干預為主的預防手段、以遠視儲備檢查和雙眼視功能檢查為主的檢查技術和以采取控制周邊離焦點技術和改善調節(jié)滯后技術為主的治療技術三個方面。
而如何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行為監(jiān)控是青少年近視防控多年來的難點之一。但隨著楊智寬教授團隊研發(fā)的可穿戴近視防控智能設備“云夾”的誕生和此次研究成果的發(fā)表,這一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戶外光照強度大,可抑制近視發(fā)生
“每天戶外光照至少兩小時,一周戶外光照不少于10小時,能有效預防青少年近視,使近視發(fā)生率降低10%。”楊智寬教授指出,“這主要是因為太陽光的光照強度比室內光照強度高數百倍,高強度光照一方面可使瞳孔縮小、景深加深,模糊減少,從而達到抑制近視的發(fā)生。另一方面是光照越強,多巴胺釋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視的發(fā)生發(fā)展。”
遺傳、雙眼視功能不正常、用眼負荷過重等因素都是造成青少年近視的原因,其中過重的學習負擔、大量的電子產品侵入以及不健康的用眼習慣等行為性因素是造成青少年近視眼人數激增的重要原因。
除了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持續(xù)近距離用眼的同時,家長還應及早帶孩子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及時發(fā)現近視隱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楊智寬教授還表示,加強孩子用眼監(jiān)測,養(yǎng)成良好用眼習慣,也是預防近視的有效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