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在子宮內(nèi)的位置叫胎位。正常的胎位應為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平行,胎頭在骨盆入口處,并俯屈,頦部貼近胸壁,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整個胎體呈橢圓形,稱為枕前位。除此外,其余的胎位均為異常胎位。在妊娠中期,胎位可異常,以后多會自動轉(zhuǎn)為枕前位。如在妊娠后期,仍為異常胎位,則稱為胎位異常,亦叫“胎位不正”。常見的胎位不正有胎兒臀部在骨盆入口處的臂位,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垂直的橫位,或斜位等。引起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子宮發(fā)育不良、子宮畸形、骨盆狹小、盆腔腫瘤、胎兒畸形、羊水過多等因素。異常胎位在分娩時可引起難產(chǎn),多需手術(shù)助產(chǎn)。如處理不當,甚至會危及母親及胎兒生命。
藥方1
[藥物]白術(shù)20克,黃芩20克,茯苓20克。
[制法]上藥加水2000毫升。煎湯備用。
[用法]取藥液待其溫度適宜時,浸洗雙足,每次20分鐘。用于胎位不正。
[出處]《中國中醫(yī)獨特療法大全》。
藥方2
[藥物]熟艾(陳久之艾)500克。
[制法]取上藥制成艾條備用。
[用法]孕婦取半仰臥位(仰坐在靠背椅上亦可),緩帶自持,一下肢屈膝自然,下垂著地(膝略低于筋關(guān)節(jié)),另一下肢伸膝并低于髖關(guān)節(jié)30度左右,自然斜放(舒適為度)。取點燃艾條熏療伸直膝之足15-30分鐘,1日1次。左右足調(diào)換體位熏療。熏療時,孕婦感覺熏療之足溫燙舒適,宮內(nèi)胎兒翻動增強,翻動次數(shù)增多者佳(孕婦無痛苦感)。用于胎位不正。
[出處]《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5;(2):19。
藥方3
[藥物]熱水一盆。
[用法]每晚用熱水洗腳一次,洗的時候按壓至陰穴。用于胎位不正。
[出處]《中國民間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