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特色 > 針刺針灸 > 中醫(yī)艾灸祛濕熱簡單又方便

中醫(yī)艾灸祛濕熱簡單又方便

2016-06-05 來源:健客網社區(qū)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足三里穴艾灸祛濕: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很易受到各種疾病和不良因素的侵襲的,除了發(fā)燒感冒這些常見的癥狀之外,濕熱也是較為常見又高發(fā)的一種,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的危害與影響也是不可小視的,因此大家是應該要對此方面多加注意和有一些了解的。那么,身體濕熱怎么辦呢?

  身體出現濕癥的癥狀不是平白無故的,要想快速祛除身體濕熱,首先要了解身體為什么會出現濕熱的癥狀,才能夠更好的進行防治。長期居住在潮濕炎熱的環(huán)境當中最易導致濕熱發(fā)生,尤其是溫度高的夏天,濕熱更會在我們的體內發(fā)生一些病理變化。人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悶濕,空氣中濕氣加重,這時熱氣夾雜著濕毒一塊進入人的體內,久而久之便會在人體內越積越多,最終導致疾病。那么接下來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濕熱的中醫(yī)艾灸治療的養(yǎng)生方法。

  中醫(yī)艾灸祛濕熱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濕: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豐隆穴位于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解溪穴位于腳背、踝關節(jié)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祛濕的穴位,對于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4、三元穴艾灸祛濕: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的位置,屬于養(yǎng)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癥狀,同時有助于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jié)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fā)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濕: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huán)。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8、白穴艾灸祛濕: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節(jié)內側,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條灸5-20分鐘。

  溫馨提示:中醫(yī)艾灸祛除體內濕熱的方法不只一種,而且有助于恢復身體的健康,不過這了是有前提條件的。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定要選擇好可用的艾條。通常情況之下使用艾灸所選用的都是艾條,因此要想艾灸的效果發(fā)揮出現最大的作用的話所使用的艾條的質量是一定要有所保證的。用高質量的艾條灸,祛濕的效果最佳。

  身體出現濕熱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也易是出現的一種癥狀,尤其是在當前夏天這個季節(jié),大家更加要提高警惕才行,避免濕熱的發(fā)生。另外大家也應該要了解和掌握中醫(yī)艾灸治療濕熱的方法,有助于我們防范于未然,不過大家不可盲目艾灸,在有醫(yī)生的正確指導下進行才會更加安全有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