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至今已有數(shù)千年。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黎族獨有的文化。黎族先祖依靠的原始生產(chǎn)工具,打魚狩獵,刀耕火種,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最早開拓了海南島。
長期以來,黎族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宗教,各地均以祖先崇拜為主,也有自然崇拜,個別地區(qū)還殘留圖騰崇拜的痕跡。
圖騰崇拜
隨著氏族的產(chǎn)生而出現(xiàn),氏族是它最基礎(chǔ)的單位。每個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圖騰,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圖騰崇拜以及觀念,一個部落可以包括不同圖騰崇拜的氏族。
據(jù)說黎族先人崇拜蛇圖騰,他們喜歡在自己身上紋上與蛇蟲一樣的圖案,按照黎族老人的說法,女孩子要是不“打登”(黎語,指
紋身),死后是無法到祖宗那兒報到的。在我們看來差別不大的紋身,對于黎族人來說有著特殊含義,這跟他們的服飾一樣,是區(qū)別于其他支系和部落的重要標(biāo)志。
黎族人的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在形式上是直接對自然物體進行崇拜,實質(zhì)上是對各種各樣的自然“鬼神”進行祭拜,以保持其自然宗教的原始特征。
天崇拜、地崇拜、水崇拜、石崇拜、山崇拜、火崇拜、日、月崇拜、風(fēng)崇拜、樹崇拜、鬼魂崇拜都是黎族人的崇拜。
而草木自然也在黎族人的崇拜范疇。在眾多的植物中,有一種植物深受黎族人,尤其是黎族獵人的“寵愛”,據(jù)說這種植物可以“勾魂”。這種可以“勾魂“”的植物就是黎族人口中的山豬藥。山豬藥學(xué)名走馬胎,是紫金??浦参镒唏R胎的干燥根。走馬胎原植物屬常綠、直立灌木,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有祛風(fēng)活血,
強壯筋骨,散瘀消腫功能。
在黎族人眼中走馬胎這種植物,能引誘出山豬等獵物的靈魂,從而幫助順利打到獵物。這種看似迷信的傳說。但卻傳遞出黎族人世代樸素的“草魂”信仰。
黎族人認為,那些生長在深山或懸崖處的草類植物都有靈魂,如果獵手不種這些草,就沒有“草魂”,上山打獵就尋找不到獵物。獵人上山一旦發(fā)現(xiàn)這些草,便把它移植于屋前屋后,以利出獵。幾千年以來,黎族積累了豐富的利用植物資源的經(jīng)驗,并逐步建立和發(fā)展了保護植物資源的有效方法,從而形成了黎族獨特的植物文化。“山豬藥”被發(fā)現(xiàn)后,受到了黎族人的重視。
走進黎族人的村落,會發(fā)現(xiàn)每家每戶房前屋后都種有若干株山豬藥,黎族認為山豬藥草長得茂盛主人就能打到山豬,生活富足。為了能隨心所欲的捕殺,出獵前獵人必須從山上采摘山豬藥草,種于房前屋后,精心澆灌不能破壞。
有趣的是,黎族人認為不同的“山豬藥”能引誘不同野獸的靈魂。有的能引誘黃狼,有的能引誘陂鹿,有的能引誘山豬等等。更迷信的說法是女人是不能觸摸這種草藥的,草藥的靈魂一旦被女人勾去,那么,獵人就休想打到獵物。
實際上,黎族的山豬草并沒有引誘野獸的功能,這些只是一種原始信仰,是一種引誘巫術(shù)而已,在黎家人看來,瓜草亦有靈魂,但由于瓜魂怕羞,因而瓜架上必須懸著蛋殼或滅了火的稻草火把,為瓜魂“遮羞”,保住瓜魂,就會多結(jié)瓜果了。
山豬藥,又被稱為走馬胎、大葉紫金牛、血楓、山鼠、走馬風(fēng)。它是一種常綠小灌木,根莖呈念珠狀,看起來比較粗壯;葉子通常集中在枝端,呈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約20——40厘米,寬達13厘米,邊緣有細鋸齒。
走馬胎的藥用價值主要集中在其根部,它的根部呈圓柱形,有分枝,多彎曲,常結(jié)節(jié)狀或念珠狀腫脹,腫脹處更粗壯,灰褐色或棕褐色,有明顯的皺縮橫紋;皮部可剝離,略厚,用刀刮開皮層,可見血紅色小點;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不平坦,木質(zhì)部發(fā)達,帶粉質(zhì),白色或微帶紅,射線清晰,放射狀排列,髓部小,淡紅色。氣無,味微苦。以根條粗壯、有膨大結(jié)節(jié)、表面橫皺紋明顯、斷面白色帶粉性、射線清晰者為佳。
在很多地方,有著“腿腳不靈便,不離走馬胎”的說法,意思是走馬胎對跌打損傷有著很好的療效。在《生草藥性備要》和《綱目拾遺》等古籍中,就有走馬胎可以治療身體不適的記載。其中涉及到的功效有祛風(fēng)
痰,除酒病,研粉敷癰疽,長肌化毒,收口;壯筋骨,已勞倦;理跌打傷,止痛,治四祛風(fēng)痰,除酒病,研粉敷癰疽,長肌化毒,收口;壯筋骨,已勞倦;理跌打傷,止痛,治四肢疼痛,俱水煎服;祛風(fēng)濕。治
風(fēng)濕骨痛,風(fēng)癱鶴膝;活血行血。治產(chǎn)后
血瘀等??梢娮唏R胎的藥用價值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