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大師胡希恕一生研究仲景學說,致力于對《傷寒論》的研究,有著獨特的見解,有使世人矚目的成就。尤其胡老提出的很多獨到的見解,初聞或疑惑不解,然胡老之言非偶然幸中所得,而是言之鑿鑿、擲地有聲!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湯,按胡老的理解,若能用好,可稱得上神方!今且聽胡老學生單志華如何破解此方治病的密碼!
導語
當年聆聽吾師胡希恕老先生授課,講到此條時,胡老指出:“五六日正是邪氣由表傳入半表半里之時,已經(jīng)發(fā)汗又用瀉藥,故胸脅滿微結。微結者,是里已有所結,但不甚,仍以少陽證為顯。這個方子有利于治療大便干……臨床有一種無名的低燒,用柴胡桂姜湯效果很好。”說心里話,我當時聽后疑惑不解,教材里明明講此方證兼有脾虛便溏。胡老講的是不是偶然幸中所得呢?幾十年臨證走下來,才深深體會到吾師言之鑿鑿,擲地有聲!愚鈍的我撰此小文,算是交給老師一篇遲到的作業(yè)吧。
《傷寒論》第147條
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干姜二兩,栝樓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這條經(jīng)文,想必學過《傷寒論》的人都有印象,但比較費解。它的深層含義到底有多深?臨證適用范圍到底有多廣?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教材《傷寒論講義》將此條病機歸納為“少陽病兼水飲內(nèi)結的證治”——是否就是張仲景的本意?
以個人近40年中醫(yī)經(jīng)典著作的研讀與臨證,我覺得像《傷寒論》這部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如果簡單地隨文釋義或者簡單地把某條歸為某種病機的學習方法,有時會干擾我們的思維,甚至會局限僵化住對原文經(jīng)方的豐富內(nèi)涵的認識。比如這個柴胡桂枝干姜湯,經(jīng)過本人長期臨床驗證與反復學習琢磨,可以毫不夸張地講:此方用好了就是一個神方,攜帶大量的信息密碼。這么說吧,如果你按照常規(guī)的病機辨證用于臨床,則效果一般,范圍也局限。但換一個思路,回到產(chǎn)生這部巨著的文化生態(tài),原汁原味地去揣摩它認識它,即便是些無法解釋的疾病,同樣可以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謂:分明香在梅花上,尋到梅花香又無。這是步入中醫(yī)殿堂過程中必須出現(xiàn)的境界。當我們看到始料不及的療效而重新審視這段原文與這張方劑時,竟怎么也找不到那神奇療效的所以然。——經(jīng)方魅力即在于此!遍覽各家注解,我以為正應了那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紙上談兵學《傷寒論》,實不如扎扎實實以臨證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中醫(yī)和傳統(tǒng)文化知識結構,運用悟性思維,有時會發(fā)現(xiàn)更多信息,解決更多一般辨證論治思維定式不能解決的頑癥難疾。
以下結合實例談一談:
案一
我在《回憶我的老師》一文中曾談到我那高齡老母親,97歲壽終。老人家83歲那年患重感冒,開始小有寒熱,也“對癥”服過感冒沖劑,四五天后,體溫突然上升至38.5℃,關鍵是合并消化道潰瘍(這是多年的老胃?。┒霈F(xiàn)柏油便,但頭汗出齊頸而還。如此內(nèi)外合邪,苦寒清熱,必重傷胃氣,預后不良;從脾胃消化道救治,高燒不解決,病情會瞬息萬變。
怎么辦?此時病人叫渴,問喜冷飲熱飲?答曰:越熱越好。腦中突然閃出柴胡桂枝干姜湯,太陽少陽并病,表熱未解又出現(xiàn)太陰(脾統(tǒng)血)之變,當內(nèi)外合治。用上方將干姜改為炮姜炭6g,加生石膏30g,三七粉6g(分2次沖服)。
藥后1劑頭汗止,體溫37.5℃以下,病人想喝粥。翌日再劑,體溫恢復正常,病人欲下地,自己上衛(wèi)生間,解下破破糟糟黑便若干,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多了。第3劑服后,大便顏色轉為正常。老太太自己說病好了。為鞏固療效,于上方去生石膏,三七粉和炮姜各減為3g,余藥量均減半,加大棗6枚,生姜3片顧護脾胃,又服2劑告愈。
案二
某女,58歲,于2014年夏患甲狀腺血腫,經(jīng)抗生素治療而血腫消失。一個月后無意中發(fā)現(xiàn)軀干及四肢出現(xiàn)圓形或卵圓形大小不等的斑片若干,以背腰臀部居多,色紅,癢不甚,干燥,患處皮膚表面覆蓋有白色鱗屑,經(jīng)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診斷為銀屑病(牛皮癬)。于盛夏7月底來我門診處。查患者舌質暗紅,舌苔白稍膩,問其飲食一般,大便日2次,從來不干燥,睡眠長期欠佳。脈細尺沉,右關脈洪。以涼血四物湯合四君子湯加茜草、珍珠母、炒棗仁、遠志。服藥一周自覺尚好,皮疹色紅減輕,睡眠好轉。如此又服一周。色紅變淺,尤以腰背皮疹部分隱退??紤]天氣炎熱,問其出汗多否?答曰不大出汗。因思“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借天時之助,可輔以宣透之法。故第三診減涼血藥而酌加發(fā)表之品助其外達,并囑病人藥后有可能還要出一些。病人服至第4劑藥時,皮膚突然出現(xiàn)大面積紅斑,程度重于初得,有癢,但無汗,其人煩躁,因囑咐病人在先,有此心理準備,她堅持服完后3劑。復診時見其皮疹陳舊者復發(fā),同時又有部分新生者,色鮮紅,有部分干燥脫屑,病人面帶憂慮,觀舌象基本如前而苔白稍干,脈弦細。問其渴否?答曰:但欲漱水不欲咽。大便仍1天2次,心里煩躁。嘗試用六經(jīng)辨證。此銀屑病患者之前有甲狀腺血腫病史,乃少陽膽經(jīng)郁熱入血可知,雖經(jīng)抗生素治療,但火郁內(nèi)閉,時值暑熱流竄經(jīng)脈;加之病人太陰脾虛,大便軟(非大便稀溏);又平素睡眠欠佳,陰血暗耗。如此分析,有少陽樞機不利郁熱入血的一面,還有平素血虛水盛病在太陰的一面。
從運氣學說分析,甲午年值土運太過而濕盛;再從六氣主客加臨推算,自小滿日巳初至大暑日卯初為三之氣,主氣少陽相火,客氣少陰君火;而從大暑日卯正至秋分日丑正為四之氣,主氣客氣均為太陰濕土。很顯然,患者甲狀腺血腫發(fā)病之時正值少陽相火主氣,而大面積暴發(fā)銀屑病又值太陰濕土主客加臨。外界的氣候特點勢必對患者病情造成影響。故這個病位主因當是少陽膽火內(nèi)郁深入血分在前,而太陰濕土主客加臨加重脾虛濕盛在后,病屬內(nèi)外合邪。遂以柴胡桂枝干姜湯原方原量,調(diào)和少陽樞機以解外,加歸、芍養(yǎng)血柔肝,加術、苓健脾利水,因皮疹大片色紅,加生石膏之涼散以為佐。
服藥1周,皮疹消退一半,色紅大部分消失,煩熱大減。兩周后皮疹完全消退,只留褐色痕跡。如此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治療2個月(沒用一味治療皮膚病的藥),病情持續(xù)好轉,未再反復。后減藥量,以每周服藥2劑鞏固。半年后隨訪,痕跡消失,皮膚光澤如初。時至2016年春節(jié),未再復發(fā)。
案三
某女,56歲,腔隙性腦梗死3年,既往高脂血癥、高血壓?。咳辗帲?。
初以頭目眩暈、頸項強直、右上眼瞼抬舉不適感來就診,經(jīng)2月治療,上述癥狀明顯好轉,右提上瞼肌恢復良好。但自入冬以來,患蕁麻疹,皮膚瘙癢,且越來越重,以手抓撓則迅速隆起,色紅成片,入晚尤甚,以致不能洗澡,沾溫水后同樣呈風團狀連接成片,病人甚感痛苦,癢起來每每無法入睡。查病人體豐,納可,大便正常偏軟,舌暗紅小有裂紋,苔潤,左脈沉弦,右寸關脈稍浮。
考慮其肝陽上亢和腦血管病史,主打鎮(zhèn)肝熄風湯加涼血息風及抗過敏中藥(加生地黃、牡丹皮、防風、五味子、白蒺藜、僵蠶、連翹)。
如此思路加減治療月余,自覺瘙癢減輕。于2周前,自述因來自工作等方面的壓力而心情急躁,蕁麻疹反復,且癥狀加重,幾乎不能入睡。病人要求先集中解決瘙癢問題。
余細審其證,此次反復的起因是肝膽氣郁,郁而化火生風,在外則營衛(wèi)不調(diào)??紤]病人體態(tài)豐滿,左脈沉弦,體內(nèi)當有潛在水濕,遂以少陽樞機為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養(yǎng)血利水之當歸、白芍、茯苓、白術,另加地龍、鉤藤兼顧血壓。
1周后病人來復診時見其表情輕松,問疹癢減輕否?答曰:自服上藥后,蕁麻疹迅速消退,瘙癢基本消失。效不更方,繼服1周,自覺良好。
可見這首柴胡桂枝干姜湯,足以讓我等驚嘆其中豐富的內(nèi)涵!
余每覽《史記·孔子世家》,見司馬遷贊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禁兢兢然也。自慚庸愚智淺,雖于傷寒手不釋卷,終無力窺其底蘊,每有趙括空讀之嘆!
今撰此文,前述病例直觀排列強化感覺,在感覺的基礎上再去理解闡發(fā)經(jīng)文,試述如下。
“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這個“傷寒”是麻黃證的傷寒,以法當“發(fā)汗”,是為正治;已發(fā)汗而后下之,先汗后下,是為汗下有序,不失為正治。在傷寒五六日期間使用過下法,按理當有轉屬陽明之可下證,但通過本條下文“此為未解也”,說明復用下法之時存在著表證,則“下”屬誤治。
“胸脅滿,微結。”胸為太陽之里,乃心肺所居?!夺t(yī)宗金鑒》所謂“邪氣傳里必先胸,由胸及肋少陽經(jīng),太陽脈浮惟胸滿,過經(jīng)不解有陽明”。下后表邪入里,值五六日少陽半表半里之期而結于胸脅。邪氣壅于胸中脅下則滿,因表邪不甚,只是“微結”而已。這個胸脅滿微結,較大柴胡湯“心下急”“心下痞硬”者,則不急,不硬。說明邪氣傳里但屬輕微。
緊承下文:“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這一組癥狀說明什么?教材講是少陽病兼水飲內(nèi)結(確切說此方是小有潛在水濕而非水飲,“結”的落腳點并非水飲),有的傷寒學者也認為是少陽膽熱兼太陰脾寒。往往用所謂“以方測癥”來推理:方中有干姜當太陰脾寒,而太陰脾寒當有大便溏泄等。事實果真如此嗎?前文引證的病案五,恰恰是頑固性便秘且食欲蠻好——服柴桂姜湯竟大便恢復正常。其實結合臨床看張仲景此條論述,邏輯上很是嚴密。讓我們逐一分析:
“小便不利,渴而不嘔。”病起于傷寒,且經(jīng)發(fā)汗(或下)而表未解,邪氣傳里由胸及脅,那么到了胸位首當其沖的就是肺,到了這一步,可以有化熱化寒兩種變化趨勢:化熱則肺金耗傷而渴,熱入陽明則不嘔。故“渴而不嘔”是講太陽初傳陽明的癥狀,所謂“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脾不能為胃行津,不但沒有便溏,反而可以是大便干燥。這是講化熱順傳;若經(jīng)誤下?lián)p傷胸陽,肺受寒邪,失于肅降,于是胸滿微結,肺主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失司,則小便不利。汗后表虛,下后里虛,這個“里”,順傳就是陽明胃腸之里,逆?zhèn)髯钪苯拥木褪翘帲ㄒ蛱幹鏖_)。邪氣到了陽明(陽明主合)便無所復傳,而邪氣逆?zhèn)髦撂庍€會繼續(xù)發(fā)展。明白了這個道理,則不難看出“小便不利,渴而不嘔”講的是兩種轉歸。
“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很顯然是熱邪循經(jīng)上蒸于頭(頭為三陽之會),再看熱型:這個但頭汗出伴見的熱型既非太陽,更非陽明,而是典型的“往來寒熱”少陽病。因汗后表虛而依舊表不解,故解表加桂枝(注意不用麻黃,此為定法),又因下后胸陽受損肺寒氣閉,癥見胸脅滿微結,故以少量干姜助桂枝通陽散結,且與方中炙甘草相配而守中(辛甘化陽)。
“心煩者,此為未解也。”可見這個心煩是表不解,正氣拒邪外出不得,陽郁化熱之“心煩”。
方后注云:“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初服少陽樞機外達助桂枝解肌,故煩已見微。復服使停留在半表半里之邪轉出太陽而解,是為“汗出便愈”。
總之,本條基本病機是徘徊于太少兩經(jīng)循行之地而偏重少陽樞機不利。從病的來路上有表不解,從病的發(fā)展趨勢看,更多是化熱的見端。方中少量干姜是針對胸脅滿微結而設,而不是簡單的脾虛便溏(離題太遠且很局限),拿它與小柴胡湯稍做比較便其義昭然。
解表退熱。用于外感發(fā)熱,癥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干而渴。
健客價: ¥17.5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1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
健客價: ¥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
健客價: ¥7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33.03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肋脹痛,肝炎,頭痛目眩,膽道感染,脫肛,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
健客價: ¥5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肋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2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2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
健客價: ¥26解表散熱,疏肝和胃。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0.5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1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5解表散熱,疏肝和胃。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于。
健客價: ¥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
健客價: ¥8.5解表退熱。用于外感發(fā)熱,癥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干而渴。
健客價: ¥1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2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