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有大、中、小三種用法
仲景柴胡大量用至八兩,此時柴胡藥勢往外往表,故可用于治療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而嘔。
柴胡用量中等(大約二兩~四兩),藥勢則彌散擴展,能上能下,用于鎮(zhèn)痛解熱,止嘔醒神。
柴胡用量小(大約五分~十分),藥勢則往上走,具有通陽突破之性,故可散結治療癥瘕,亦可升提陽氣,治療泄利下重。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運用柴胡,有大、中、小三種用法:大劑量用柴胡八兩,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去半夏栝樓根湯;中等劑量用柴胡四兩,如柴胡桂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以及柴胡加芒硝湯,用柴胡二兩十六銖;小劑量中,鱉甲煎丸柴胡用六分,而四逆散中柴胡和其他藥物等分,方后云各十分,但作為散劑,搗篩后白飲和服方寸匕,可知分量極小,用量應該不會超過鱉甲煎丸。
仲景用大量柴胡主治
小柴胡湯治“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以及“嘔”;“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腹中急痛”;婦人寒熱“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嘔而發(fā)熱者”;“傷寒差以后,更發(fā)熱者”;“胸滿脅痛者”;“陽明病,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部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脅下鞕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諸黃,腹痛而嘔者”;“婦人在草蓐自發(fā)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產婦喜汗出者……大便堅,嘔不能食”。
大柴胡湯治“傷寒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按之心下滿痛者”。
柴胡桂枝干姜湯治“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治“瘧病發(fā)渴者,亦治勞瘧”。
據(jù)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黃煌教授統(tǒng)計,有關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去半夏瓜樓根湯的23條條文中,有發(fā)熱性癥狀者17條,胸脅及上腹部癥狀13條,嘔者11條。
由上可見,柴胡類方可見柴胡主要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而嘔”者,而其中“往來寒熱”與“胸脅苦滿”為柴胡主治所特有?!秱摗分?ldquo;往來寒熱”見于6處,1處無處方,5處分別為小柴胡湯(3處)、柴胡桂枝干姜湯(1處)、大柴胡湯(1處)。由此可以看出,柴胡用量大用至八兩,此時柴胡的藥勢是往外往表,故而用于治療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而嘔。
仲景用中量柴胡主治
柴胡桂枝湯治“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發(fā)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辨發(fā)汗后病脈證并治第十七);“治心腹卒中痛者”(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附方)。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
柴胡加芒硝湯治“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y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
以上5條中,有疼痛癥狀者3條,或肢節(jié)煩疼,或心腹卒中痛,或一身盡重不可轉側。發(fā)熱癥狀2條,或發(fā)熱,或日晡所發(fā)潮熱。嘔者2條,或微嘔,或胸脅滿而嘔。譫語2條,或亡陽譫語,或譫語。
由上可見,柴胡中等劑量主要是用于鎮(zhèn)痛解熱,止嘔醒神。適用于表證未解夾雜里證,如柴胡桂枝湯方后注云:“和其榮衛(wèi),以通津液,后自愈”,用于解表和營衛(wèi)通津液。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后注云:“本云柴胡湯,今加龍骨等”,用于和解少陽且加龍骨、牡蠣以清陽明內熱。
柴胡加芒硝湯方后注云:“《金匱玉函》方中無芒硝,別一方云,以水七升。下芒硝二合,大黃四兩,桑螵蛸五枚,煮取一升半,服五合,微下即愈。本云柴胡再服,以解其外,余兩升加芒硝、大黃、桑螵蛸也”,再者柴胡加芒硝湯條云:“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用于下里實,故而柴胡用量中等藥勢則彌散擴展,能上能下,用于鎮(zhèn)痛解熱,止嘔醒神。
仲景用小量柴胡主治
鱉甲煎丸治“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四逆散治“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以上兩條未有重復癥狀,但從中可以看出柴胡用量小藥勢則往上走,具有通陽突破之性,故而可以散結治療癥瘕,亦可升提陽氣,治療泄利下重。
★柴胡能升能降
柴胡主升,前人書中屢言之,如張潔古《醫(yī)學啟源》云:“柴胡,少陽、厥陰引經藥也……引胃氣上升,以發(fā)散發(fā)熱。”自其高足李東垣有補中益氣湯之制,藉柴胡生發(fā)之氣,與參、芪、術同用,振清陽而舉下陷,故后世強調柴胡為升藥者多,對于柴胡又為降藥則論者甚鮮。
《神農本草經》謂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知其有疏通腸胃的功能,雖未明指其可以通便,亦可于言外得其旨矣。柴胡的通便作用,可從小柴胡湯的適應證中受到啟發(fā)。
《傷寒論》謂:“陽明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成無己為本條作了下列的注解:“陽明病,腹?jié)M不大便,舌上苔黃者,為邪熱入腑,可下;若脅下鞕滿,雖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為邪未入腑,在表里之間,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
方有執(zhí)釋本方之機制謂:“上焦通,鞕滿開也;津液下,大便行也……胃和則身和汗出而病解。”要之,小柴胡湯所主之便秘,絕非燥屎內結,乃三焦氣機不行,津液無以下輸所致之“不大便”,小柴胡湯能樞轉少陽,疏通三焦,俾氣機調暢,津液得下,而大便自通矣。若用柴胡劑以通熱結津干之燥屎,殊非所宜。
柴胡能升能降,李東垣早已有說:“欲上升則用根,酒浸;欲中及下降,則生用梢。”根升梢降,這是藥物效用的一般規(guī)律。朱老認為,柴胡的能升能降作用,并不在東垣所說的生用、制用、用根、用梢上(何況現(xiàn)時藥房已無根梢之分),唯在其用量之大小上。用于升提,一般用量為3?10g;用于下降,一般用量為20?30g,以上均指湯劑用量。
據(jù)朱良春經驗,大量柴胡的應用,一是外感熱病(感冒、瘧疾、肺炎、腸傷寒等)過程中,既非表證之可汗而發(fā)之,又非里證之可清可下,而見寒熱往來,或發(fā)熱持續(xù)不退,胸脅苦滿,大便不通,用之清熱通便;二是雜病中常見之肝氣郁滯,脅肋脹滿,便下不爽,或有便意而不能排出者,用之助其疏泄,即前人所謂“于頑土中疏理滯氣”之意,以上證候,雖有外感、內傷之別,但其舌上必有白苔,且多較垢膩,方可任柴胡之疏達,此為辨證之眼目,不可忽之。如血壓偏高,而舌質紅絳者,不宜應用。
解表退熱。用于外感發(fā)熱,癥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干而渴。
健客價: ¥17.5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1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
健客價: ¥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
健客價: ¥7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33.03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肋脹痛,肝炎,頭痛目眩,膽道感染,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健客價: ¥5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肋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2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2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
健客價: ¥26解表散熱,疏肝和胃。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0.5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1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5解表散熱,疏肝和胃。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于。
健客價: ¥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1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
健客價: ¥8.5解表退熱。用于外感發(fā)熱,癥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干而渴。
健客價: ¥1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28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健客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