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因大腸缺乏津液而致,而腸道缺乏津液又是全身缺乏津液的局部表現(xiàn)。全身液虧,導致腸道失于濡潤,則“無水舟停”而便秘。調節(jié)體液,使體液歸于腸中便為治秘一法。
一、調和營衛(wèi)止汗法
梅某,女,27歲,1987年9月15日初診。患者因產后感受風寒而自汗20余天前來就診。訴終日自汗,伴時時惡風,飲食如常,大便三五日一行,艱澀難解,狀如羊糞,但腹無所苦。視其舌淡苔薄白,脈來浮虛。
綜合四診,知此自汗乃營衛(wèi)不和所致。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宣降失調,營衛(wèi)不和而汗出,致津液不能還于大腸則便秘。
遂擬桂枝湯原方加味:桂枝、白芍、當歸、肉蓯蓉、炙甘草各10g,炙黃芪30g,生姜3片,紅棗12枚。
5劑后復診,訴不僅自汗顯著減少,而且大便亦較前通暢。效不更方,仍用前方5劑,1個月后隨訪,云自汗得止,大便正常。
按:本例便秘,前醫(yī)以四物湯合增液湯加減,服藥則通,停藥則秘,患者已喪失信心,只求治其自汗。筆者按營衛(wèi)不和治療自汗,發(fā)現(xiàn)隨著自汗逐漸減少,大便亦隨之逐漸通暢,終至正常。乍一看,這似乎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然其背后存在著自汗與便秘的內在聯(lián)系。
汗乃津液所化,人身津液輸布本有常數,汗出則津液外泄,腸中津液隨之減少,致腸道失潤而大便困難。飲食正常,腹無所苦,說明病不在腸胃,故增液潤腸乃治標之法,停藥則便秘勢在必然。
今以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治其自汗,自汗得止,則津自還,腸自潤,便自調,不通便而便自調,此乃治病求本之法也。
二、健脾祛濕治帶法
田某,女,38歲,1987年10月11日初診。患者便秘12年,曾經多醫(yī)治療無效。現(xiàn)訴大便五六日甚則十余日一行,干澀難解,腹部隱約脹痛,伴帶下色黃而臭,量多,時有惡心感,倦怠乏力,飲食不香。視其舌淡苔黃而膩,脈之濡數。
此為脾虛濕熱下注,擬易黃湯加減:山藥20g,藿香6g,芡實、黃柏、車前子、蒼術、薏苡仁、川樸各10g。
10月17日復診,訴服上藥后帶下減少,大便兩次,亦覺較前通暢。藥中病機,仍守上方5劑。經隨訪,二診藥后,帶下得愈,大便正常。
按:婦人便秘,往往帶下較多。今脾虛失運,水谷精微不得上輸而化血,反下注而為帶下。帶下量多,必致腸中津液相對減少而便秘。帶下量正常,則津還腸中,腸得濡潤,便秘自除。況脾本惡濕,祛其濕熱,則脾氣自健;脾健則大腸蠕動傳導力強,大便自然正常。
三、溫腎化氣縮尿法
伍某,男,55歲,1987年11月7日初診?;颊咭虮忝?年而就診。訴大便干結,二三日或五六日一行,伴頭昏目花,腰酸,四肢不溫,腹中隱約冷痛,小便色清量多,尤以夜間為甚,多時一夜7~8次,舌淡苔白,脈弦細無力。曾在當地多次治療,然收效甚微。
據脈癥分析,當屬陽虛不能化氣使然,擬溫腎化氣,方用桂附地黃丸加減:熟地、山藥各20g,吳茱萸、附片、山茱萸、五味子、故紙、桑螵蛸、蓮須各10g,5劑。11月13日,患者訴夜尿次數減少,此為藥中病機之兆,守方再進5劑。
11月20日三診,患者夜尿已減至1~2次,且腹已不痛,大便亦較前通暢,仍守上方加減,5劑。11月26日訴,大便隔日1次,質不干結,唯尚感腰酸肢冷,囑用桂附地黃丸以善其后,經隨訪,迄今大便正常。
按:腎司二便,腎陽虛衰,腎關不固,開多合少,則小便頻多,致使大腸中津液不足,從而導致便秘。故此便秘,根在小便過多,而小便過多由腎虛氣化失常而致。因而溫腎化氣攝尿,則便秘可除。此即反“利小便即所以實大便”之法而為“固小便即所以通大便”之用,為變法也。
四、溫腎健脾攝涎法
段某,男,6歲,1995年3月5日初診?;純鹤杂壮M孪阉?,父母習以為常,未予介意。近1年來癥狀加重,涎水直流,有時大口吐涎,不得已用毛巾系于衣領上,以便隨時揩擦。入睡后涎水更是源源不斷,父母常備四五條毛巾于枕側,夜間每隔2小時左右更換一次。父母因此睡不安然,深以為苦。為此數度投醫(yī),皆無顯效,父母已失去信心。
此次因便秘來診,訴既往大便秘結,近來加重,狀如羊糞,5~7日一行,輕時用開塞露可效,嚴重時只好以手指外掏。前醫(yī)或滋液潤腸,或溫潤通下,始則有效,繼之無濟于事。就診時,除上癥外,尚伴食欲缺乏,精神疲乏,嗜睡,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四診合參,知為脾腎陽虛,水飲上泛所致,擬溫腎健脾攝涎,處方:桂枝、益智仁、白術、茯苓、法半夏、山藥、黨參各6g,陳皮、遠志、炙甘草各4g。
5劑后,涎唾減少,再服10劑后,涎唾漸止,大便亦漸趨正常。隨訪得知,迄今未再流涎,大便正常。
按:人身津液輸布,本有常度,涎唾外溢,必致腸中津液不足,使大腸失于濡潤而大便秘結?!端貑?宣明五氣》有“五臟化液”的記載,所謂“脾為涎”,“腎為唾”是也,故涎唾的分泌與脾腎的功能密切相關。本例涎唾多,伴神疲,納差,苔薄白,脈沉遲等脈癥,顯屬脾腎陽虛,水飲上泛所致。
前醫(yī)不推求致病之因,僅據便秘,對癥治以養(yǎng)血、潤腸、通下等法,違背了治病求本的原則,故而無效。今溫腎健脾攝涎,使水液不致上泛而返于腸中,腸得濡潤,便秘自愈,體現(xiàn)了治病求本的原則。
最后附上一段視頻,講解治療便秘的簡單推手法,視頻選自張寶旬老師的《小病小痛小妙招》。
便秘簡單推手法
通便。
健客價: ¥750潤腸通便。用于腸熱津虧所致的便秘,癥見大便干結難下、腹部脹滿不舒;習慣性便秘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5.5潤腸通便。用于腸熱津虧所致的便秘,癥見大便干結難下、腹部脹滿不舒;習慣性便秘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9潤腸通便。用于腸熱津虧所致的便秘,癥見大便干結難下、腹部脹滿不舒;習慣性便秘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6緩解成人便秘的癥狀。
健客價: ¥27用于咽疾、肺熱、肺燥咳嗽、大便干結。
健客價: ¥39扶正固本,活血消癥。適用于正氣虛弱,瘀血阻滯,原發(fā)性肝癌不宜手術和化療者輔助治療用藥,有改善肝區(qū)疼痛、腹脹、乏力等癥狀的作用。在標準的化學藥品抗癌治療的基礎上,可用于肺癌、胃腸癌、乳腺癌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脘腹疼痛或脹悶、納谷少馨、大便干結或溏泄、或氣促、咳嗽、多痰、面色晄白、胸脅不適等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健客價: ¥140養(yǎng)陰和胃。用于胃痛灼熱,嘈雜似饑,口咽干燥,大便干結;淺表性胃炎。胃陰不足型慢性胃炎及各種胃部不適癥。
健客價: ¥23養(yǎng)陰和胃。用于胃痛灼熱、嘈雜似饑,口咽干燥,大便干結,淺表性胃炎,胃陰不足型慢性胃炎及各種胃部不適。
健客價: ¥15養(yǎng)陰和胃。用于胃痛灼熱、嘈雜似饑,口咽干燥,大便干結,淺表性胃炎,胃陰不足型慢性胃炎及各種胃部不適。
健客價: ¥17益氣養(yǎng)陰,滋腎健脾。用于II型糖尿病屬氣陰兩虛、脾腎不足證,癥見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自汗盜汗、口干口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心悸失眠、溲赤或多尿、大便干結等。
健客價: ¥70養(yǎng)陰和胃。用于胃痛灼熱,嘈雜似饑,口咽干燥,大便干結;淺表性胃炎,胃陰不足型慢性胃炎及各種胃部不適癥。
健客價: ¥35清熱解毒,疏肝利膽。用于乙型肝炎,辯證屬于肝膽濕熱內蘊者臨床表現(xiàn)為:肝區(qū)熱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頭暈耳鳴或面紅耳赤,心煩易怒,大便干結,小便少而黃,舌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
健客價: ¥15.8清熱解毒,疏肝利膽。用于乙型肝炎,辯證屬于肝膽濕熱內蘊者。臨床表現(xiàn)為:肝區(qū)熱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頭暈耳鳴或面紅耳赤,心煩易怒,大便干結,小便少而黃,舌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
健客價: ¥17.8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火毒內盛所致目赤腫痛,風火牙痛,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干結及外科瘡瘍。
健客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