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纏身,百病生;春夏進入你身體里的重濕之氣,你不逼它,它自己是不會跑出來的!帶入秋冬必成大患!不過,老祖宗留給我們了一項寶貴財富可以救命---那就是艾灸。
為什么艾灸對寒濕有奇效?很簡單,艾灸為純陽之物,而寒濕為純陰之物,陽進陰退!陽壯陰衰!
濕氣進入我們身體的5個主要通道是: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④腰部的“命門穴”,
⑤腳底的“涌泉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從"膻中穴"進入的"濕氣"
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癥狀”;
從“神闕穴”進入的“濕氣”
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癥,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癥等”。
從“命門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癥狀;命門穴與肚臍相對。
從“涌泉穴”進入的“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jié)酸痛,風濕關節(jié)炎等癥狀。
艾灸去濕
說穴位之前,不得不提下艾灸的主要工具——艾條
艾灸去濕的6大奇穴絕配:
1,關元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yǎng)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并且對于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于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癥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欲不振、惡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3,豐隆穴
位于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于祛痰祛濕療效顯著。
4,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5,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該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經經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后還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6,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三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濕,生發(fā)胃氣。
灸療時間:
每天一次,每個穴位灸30分鐘。七天休息一天。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濕癥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濕,另一種則是外濕。
除了上面所說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令身體恢復健康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千萬不能夠過度的服用煙酒或者是食用一些生冷的食物,這對于脾胃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身體健康情況等等都具有非常不好的影響。另外,還應該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身體素質。
活血止痛、祛風除濕。用于扭傷、挫傷、風濕骨痛、腰背酸痛。
健客價: ¥46抗霉菌藥,具有殺菌止癢作用。用于癬癥濕氣、腳趾癢、鵝掌風。
健客價: ¥2.9殺菌止癢。用于癬癥濕氣,腳趾癢,鵝掌風。
健客價: ¥5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用于風濕蟲毒所致的鵝掌風、腳濕氣,癥見皮膚丘疹、水皰、脫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癢。
健客價: ¥9.9美容養(yǎng)顏,祛濕氣。
健客價: ¥99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嘔吐、脘腹疼痛、寒濕腳氣等。對于治療小腸氣墜、疝氣偏墜、腰重刺脹、腰病如刺、大小便皆秘,腹脹如鼓,氣促、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紫破膿壞,行步無力,皮肉燥熱等有顯著效果。
健客價: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