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特色 > 針刺針灸 > 灸法的要訣與技巧

灸法的要訣與技巧

2018-05-22 來源: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門診部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灸法治病廣泛,不論男女老幼,各科都有適應證。即使無明顯病癥,也可以養(yǎng)生保健,舉凡身體虛弱,風、寒、濕之慢性病,無不適應;對急性病也可選擇應用;尤其對難治性疾病及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調(diào)或缺陷,中西藥難以取效的疾病最為適宜。

灸法的要訣與技巧

灸法是我中華民族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治病方法之一,有幾千年歷史。本人1953年師承針灸大師承淡安,在灸法方面得到他的真?zhèn)?。從醫(yī)60多年來一直為灸法的保存和發(fā)揚光大努力。下面就灸法講幾點要訣和技巧。

1、以人為本做好思想工作

首先是醫(yī)生之醫(yī)德,醫(yī)乃仁術,醫(yī)天下人之疾苦是為天職,勿貪婪財物而敗德?!鹅`樞·官能》:“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可見,對針灸醫(yī)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

其次是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灸法雖無多大痛苦,但用火在人肉體上點燃,不免有恐懼心理。所以耐心講清道理,讓人相信灸法,樂意接受灸法,雙方配合好,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2、適應證選擇

灸法治病廣泛,不論男女老幼,各科都有適應證。即使無明顯病癥,也可以養(yǎng)生保健,舉凡身體虛弱,風、寒、濕之慢性病,無不適應;對急性病也可選擇應用;尤其對難治性疾病及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調(diào)或缺陷,中西藥難以取效的疾病最為適宜。

如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腎炎(尿毒癥)、慢性氣管炎、哮喘、肺結核、肺門淋巴結核、慢性結腸炎、橋本氏甲狀腺炎(慢性甲狀腺炎)、各種腫瘤、白血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硬皮癥、艾滋病、反復感冒、類風濕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近些年又提倡對惡性腫瘤使用灸法,不論早期或中晚期,或用中藥治療,或用外科手術,或放化療前后間歇期都可以加入灸法,對患者無害,對其他各種療法也無妨礙,至少可以作為輔助療法,尤其對手術后恢復期,減輕解除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均有良好的效果。

3、施灸的部位

直接灸法經(jīng)長期施灸會落下疤痕,為了不妨礙美容,應盡量避免在顏面部及明顯外露部位施灸,最常用的是背部、腹部及四肢,因為這些部位肌肉豐滿肥厚,又不常外露,即便有個小疤痕也無妨礙。臟腑病多用俞穴、募穴,都在腹背,正好兩全其美。

4、取穴要準確,方法要輕巧

取穴要先講姿勢,或坐位,或臥位,必須自然放松,充分暴露穴位,要有依靠,穩(wěn)妥舒適,能夠持久,然后點穴施灸。

穴位是按骨度法取的,固定不變。敏感點也叫阿是穴,或熱敏點,或嗜熱點,會隨病情改變而轉移或消失。用直接灸法則取固定穴位不變,以免多處灸成疤痕。

取穴宜精簡,以治病主穴為主,配穴少用。如胃病取胃俞、中脘為主穴,配足三里穴,僅此5個點。一般以3~7個點為宜。每穴灸5~9個艾炷,每次總數(shù)以30~60個而已,操作熟練不過10min左右。

直接灸不能用粗艾絨、新艾絨,它含揮發(fā)油多,不易點燃,不易滅,燒得時間長,痛苦較大。用極細之艾絨、陳艾絨,顏色土黃,綿軟,無雜質(zhì),無油性,易燃易滅,知痛時已滅了,無甚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初用直接灸法,一定要用小艾炷,寧可多灸幾壯,這也和用藥一樣“寧可再劑,不可重劑”。古人多用大艾炷,一二次灸成,要求化膿成灸瘡,每天清洗,一個月以上才能痊愈,非常痛苦,而且麻煩,雖然療效好,但現(xiàn)代人多難以接受。

所以,用小艾炷輕灸、多灸、長灸同樣有效,這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的結果。況且人體產(chǎn)生免疫力,調(diào)整內(nèi)分泌,改善體質(zhì),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是慢慢形成的,不必要求速效。艾炷要做成寶塔型,下平上尖,不松不緊,太松易散,太緊燃燒時間長,灼痛重,必須講究。

直接灸法古稱化膿灸,現(xiàn)在改進之后多不化膿,長期灸叫做重直接灸,臨時灸幾次叫輕直接灸。用這種方法可以減少灼痛,所以要講究操作技巧。

安排好體位點準穴位之后,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膚,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細線香點燃尖端使之均勻向下燃燒。初灸階段燃至一半知熱即捏起或壓滅,術者要用自己的拇食二指迅速大膽操作,眼明手快不會疼,這樣患者才能立即止疼;再灸燃至大半知大熱時,捏起或壓滅;重復灸燃燒將盡時捏起或壓滅,次數(shù)一多就無甚痛苦了,耐心灸下去待結痂之后就不怕痛了。時間久了有的會出現(xiàn)感傳,還會感覺舒服,就像一種溫熱享受。

如果痂下有分泌物照常施灸。萬一感染化膿,用外科換藥方法很快就會痊愈,接著再灸,不要間斷,免得再打基礎。內(nèi)衣如干凈一般不會化膿,有的連灸數(shù)月至一二年也平安無事。至于輕直接灸更不必考慮,或者僅起一個小水泡,很快就吸收了。

灸字,從久從火,必須長期耐心灸下去,日久見功。尤其慢性病及疑難病,可以灸數(shù)月至數(shù)年,對老年人養(yǎng)生保健更應常灸。若病情穩(wěn)定或其他原因如天氣酷熱等可以適當休息一段時間再灸。

5、注意事項

5.1注意室溫的調(diào)節(jié)

在避免風吹患者的情況下,施灸時可以開窗調(diào)換空氣,應特別注意室內(nèi)外的溫差,尤其在冬季嚴寒和夏季酷暑之際,更應注意使患者舒適。

5.2灸法與消毒

在皮膚上施灸,一般對消毒要求不太嚴格。不過直接灸時,應用75%乙醇棉球消毒,擦拭干凈,面積要大些,以防灸后皮膚破潰,繼發(fā)感染。至于灸的原料,只要將艾絨曬干,生姜用時洗凈即可。

5.3暈灸的防治

暈灸者不多見,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勞、恐懼、體弱、姿勢不當、艾炷過大、刺激過重等因素。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要立即停灸,讓患者平臥,一般無甚危險。在施灸中要不斷留心觀察,爭取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防止暈灸為好。

5.4施灸與保養(yǎng)

灸后要注意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精心調(diào)養(yǎng),戒色欲,勿過勞,清淡素食等以助療效。

5.5施灸的程序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jīng),后灸陰經(jīng),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以此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如果不講次序,往往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后遺癥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循序不亂,不會遺忘。而免得患者反復改變姿勢,省事省時間了。

5.6施灸的時間

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避忌,失眠癥可在臨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隨時灸之。止血后,還應繼續(xù)施灸一段時間,以免復發(fā)。

5.7施灸的副反應

由于體質(zhì)和癥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fā)熱、疲倦、口干、全身不適等反應,但一般不需要顧慮,繼續(xù)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時可以拉長間隔時間,如出現(xiàn)口渴、便秘、尿黃等癥狀,可以服中藥加味增液湯。藥用生地15g,麥冬15g,玄參15g,肉蓯蓉15g,水煎服。

5.8關于灸后洗澡問題

凡非化膿灸(輕直接灸),可以正常洗澡。如有灸瘡,則應避開瘡面,當心不要洗脫灸痂,勿多浸泡?;蛴脛?chuàng)可貼蓋上再洗,或用消炎膏抹上一層保護灸面等方法。總之,可以洗澡。

5.9注意掌握刺激量

一般原則是其壯數(shù)先少后多,其艾炷先小后大,逐漸增加,不可突然大劑量施灸。

6、難治性疾病取穴處方簡介

按中醫(yī)臟腑經(jīng)脈辨證,選用循經(jīng)或局部、俞募、原絡、下合穴等配方取穴。

病毒性乙型肝炎,主穴取肝俞、脾俞、足三里,配穴取期門、太沖、內(nèi)關。

慢性腎炎(尿毒癥),主穴取腎俞、脾俞、命門、大椎、關元,配穴取三陰交、水分、足三里、筑賓、三焦俞。

慢性氣管炎,主穴取肺俞、中府、足三里、膻中,配穴取豐隆、魚際。

哮喘,主穴取定喘、大椎、肺俞、膻中、足三里,配穴取豐隆、中脘、內(nèi)關。

肺結核,主穴取肺俞、膏肓、足三里、脾俞,配穴取中府、豐隆、大椎、曲池。

肺門淋巴結核,主穴取身柱、肺俞(或只灸身柱),配穴取中脘、足三里。

慢性結腸炎,主穴取脾俞、大腸俞、天樞,配穴取足三里、上巨虛。

橋本氏甲狀腺炎(慢性甲狀腺炎),主穴取人迎、大椎、足三里,配穴取合谷、中脘。

食道癌(各種腫瘤),主穴在胸腹部病灶直上相應的體表上取穴,或敏感點上取穴,配穴在病灶背部相對應處取穴,或身柱、靈臺、中脘及足三里、內(nèi)關。

白血病,主穴取膈俞(血會)、大椎、關元,配穴取足三里、中脘、曲池。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主穴取大椎、關元、足三里、血海,配穴取中脘、內(nèi)關、三陰交、陰陵泉、百會、風池。

系統(tǒng)性硬皮癥,主穴取大椎、腎俞、足三里、肺俞,配穴取關元、中脘。

艾滋病,主穴取大椎、肝俞、肺俞、脾俞、腎俞、關元,配穴取中脘、內(nèi)關、足三里、天樞、大腸俞。

經(jīng)常感冒,主穴取風門、肺俞、大椎、關元,配穴取足三里、外關。

類風濕關節(jié)炎,主穴取大杼(骨會)、大椎、腎俞、命門,配穴取關元、中脘、足三里、絕骨(髓會)。

強直性脊柱炎,主穴取大椎、身柱、靈臺、病灶兩側華佗夾脊穴,配穴取腎俞、絕骨(髓會)、太溪、三陰交。

養(yǎng)生保健灸,可取足三里、大椎、中脘、神闕、關元、三陰交,選1~2穴?;騿尉淖闳铮陀泻芎玫慕∩碜饔?。

小兒可獨取身柱穴,能促進發(fā)育,強壯身體。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chǎn)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