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池穴出自《靈樞·熱病》篇,別名熱府,屬足少陽膽經(jīng),為手、足少陽,陽維和陽蹺脈之會,是臨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據(jù)文獻記載,風池穴可主治多種疾病,尤其對風邪引起的疾患更佳。臨床應用也很廣泛,如治療感冒、頭痛、頸椎病、三叉神經(jīng)痛、高血壓、中風、神經(jīng)衰弱、癲癇、視神經(jīng)萎縮、近視、耳鳴、足跟痛等。關于風池穴的針刺角度和進針深度,各家說法不一。多數(shù)古籍記載風池穴宜直刺3-7分,《針灸資生經(jīng)》、《針灸大成》提出可針1寸2分,《循經(jīng)考穴編》提出透刺1寸5分。
針刺或艾灸(間接灸)風池穴,可以振奮人體一身之陽氣,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理氣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陽氣盛,氣血通,風寒之邪自然容易消散。因此,風池穴的臨床運用絕不限于上述這些疾病,只要患者出現(xiàn)陽氣不足、正虛邪戀的證候,都可以從風池穴入手。
風池穴常施以下7種刺法。
常規(guī)淺刺法
1.針尖向鼻尖方向斜刺,主治多種疾病。用1.5寸毫針向鼻尖方向刺入0.5-1.0寸。感應要有局部酸脹,或向頭頂、顳部、前額及眼眶擴散,可主治各種頭痛、頸性眩暈、耳性眩暈、感冒、不明原因的發(fā)熱、過敏性鼻炎、副鼻竇炎、耳鳴、面神經(jīng)麻痹、中風后遺癥、癲癇、頸淋巴結(jié)腫大、甲狀腺功能紊亂等多種疾病。鼻為肺之竅,向鼻尖方向針刺可增強其祛風散寒、宣肺解表、宣通鼻竅之功效,用于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效果更為顯著。
特殊深刺法
2.針尖斜向內(nèi)上、對側(cè)眼窩方向深刺,主治頭面部疾病。取2.5寸毫針,用小幅度捻轉(zhuǎn)法,向?qū)?cè)眼窩方向靠頸椎深刺,可達2寸以上,針尖所到之處相當于眼窩下1寸。此時多出現(xiàn)較強的針感,循膽經(jīng)向上,傳至耳顳部及頭頂部,再向前傳至前額,直抵眼部。患者得氣后,可感到頭痛、頭暈、頭沉、目眩、面痛、耳塞等癥狀減輕或消除。
3.針尖向同側(cè)鼻旁平直刺入,治療中風后遺癥。刺法同2,針尖所到之處相當于
眼窩下2.3寸,針感或同2,或向上、下肢及軀干傳導。對于中風后偏癱或半側(cè)肢體麻木等療效較好。
4.針刺向咽喉方向,主治假性延髓麻痹等癥。取2寸毫針向咽喉方向刺入1.5-2寸。風池穴深層解剖示豐富的血管、神經(jīng)分布,故針刺可改善椎動脈供血。另外,風池為膽經(jīng)要穴,“膽主決斷”,向咽喉方向深刺,可增強其醒腦開竅,通利咽喉之功效。
5.針刺方向微向外(顳側(cè)),主治偏頭痛、重度失眠等癥。取3寸毫針,針刺方向?qū)矶韵蛲猓M針2.5寸,針感向頭部同側(cè)陽白穴放射。風池穴向外斜刺,直達病所,有行血祛風止痛之功效,不僅對外感風寒引起的偏頭痛效果顯著,對肝陽上亢、瘀血阻滯、痰濁上擾、氣血虧虛之頭痛亦有極好的療效。
6.針尖向同側(cè)口角下方刺入,治療軀干、頸項、四肢以及咽喉、氣管等疾患。針刺向同側(cè)口角下方,過頸椎,深度可達2-3寸,針尖所到之處,相當于眼窩下3.3寸,此時針感除循膽經(jīng)上傳外,向下可達同側(cè)上、下肢和軀干,局部可傳到喉部附近。
透刺法
7.針向?qū)?cè)風池(風府)透刺,主治頸椎病等癥。取2.5寸毫針向?qū)?cè)風池(風府)透刺,進針1.5-2寸。向?qū)?cè)風池(風府)透刺,類似于頸椎夾脊穴,可疏通經(jīng)脈,調(diào)和氣血,改善腦供血,故對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更為顯著。
嚴教授經(jīng)驗:施針者宜氣定神閑,抱元守一,仔細感覺針下氣血之流動和患者的反應,深刺進針后若無針感,可退針稍變方向再刺入,隨著針刺的逐漸加深,可出現(xiàn)第1次針感(淺刺),第2次針感(深刺),后者較前者更為強烈。深刺法對頑固性疾病療效較好。但是,在進針時,要時時與患者溝通,針感過于強烈的,或患者有眩暈、惡心、出冷汗、心悸等不適癥狀出現(xiàn)時,要及時停針。
風池穴的安全深度
針刺風池穴不當所致醫(yī)療事故,雖然不及風府、啞門兩穴多,但也有報道。針刺過深,位置偏斜可以并發(fā)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風池穴的中間深部為生命中樞——延髓,如針刺不當,可引起嚴重后果。因此,對于風池穴的安全深度,人體解剖學家也做了很多研究。
楊占林《關于風府、啞門、風池穴直刺深度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
①針向?qū)?cè)眼球方向1-2寸,無進顱危險;
②針向前方直刺和針向鼻尖同樣深度,以及左右透刺(橫刺)更深(50-75mm),亦無進顱危險;
③針向?qū)?cè)耳屏或耳屏前緣方向,最易進入顱腔,此方向與椎動脈從枕骨大孔進顱腔方向相對應。針向?qū)?cè)耳屏至顱腔的深度如下,左風池(向右耳屏):男性均值(41.21±3.82)mm,女性均值(43.88±4.61)mm;右風池(向左耳屏):男性均值(41.21±3.6)mm,女性均值(43.19±4.71)mm。安全深度應在此范圍內(nèi)。
但數(shù)據(jù)只作為參考,臨床運用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考慮個體差異,對瘦人適當減少進針深度,經(jīng)驗不足者還可使用艾灸和推拿手法,假以時日,也能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1.高血壓。 2.冠心病。 3.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
健客價: ¥33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健客價: ¥11.9消風清熱,除濕止癢。主治丘疹樣蕁麻疹,也用于濕疹、皮膚瘙癢癥。
健客價: ¥16補肝腎、益氣血。用于肝腎不足,氣血虧損,體質(zhì)虛弱、遺尿遺精,陽痿早泄。
健客價: ¥398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健客價: ¥10滋陰清熱。用于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健客價: ¥11.5祛風止痛。用于骨質(zhì)增生,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痛。
健客價: ¥20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健客價: ¥14.5滋腎補陰。用于真陰不足,腰酸膝軟,盜汗,神疲口燥。
健客價: ¥85本品適用于治療各種類型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廣泛性焦慮癥。
健客價: ¥100補精壯髓,壯筋健骨,通絡止痛。用于骨質(zhì)增生(包括肥大性腰椎炎,胸椎炎,頸椎綜合癥,四肢骨節(jié)增生)。
健客價: ¥3適用于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的長期治療,不推薦用于無臨床癥狀高尿酸血癥。
健客價: ¥139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于外寒內(nèi)熱,表里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風疹濕瘡。
健客價: ¥14溫經(jīng)散寒,通絡止痛。用于寒濕閉阻經(jīng)絡所致的痹病,癥見腰脊疼痛、四肢關節(jié)冷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5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用于頸椎、腰椎、四肢關節(jié)骨質(zhì)增生引起的酸脹、麻木、疼痛等。
健客價: ¥19補腎益精。用于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不育、遺精早泄、腰痛、尿后余瀝。
健客價: ¥19.5適用于治療男性禿發(fā)(雄激素性禿發(fā)),能促進頭發(fā)生長并防止繼續(xù)脫發(fā)。不適用于婦女和兒童。(詳見說明書)
健客價: ¥199適用于各種類型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廣泛性焦慮癥。(詳見內(nèi)包裝說明書)。
健客價: ¥166消炎、鎮(zhèn)痛,清涼、止癢,驅(qū)風。用于傷風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以及由關節(jié)痛、牙痛、腹部脹痛和蚊蟲叮咬、暈車等引起的不適。
健客價: ¥2.29祛風止痛,芳香通竅。用于傷風噴嚏,鼻塞頭痛,舟車暈浪,跌打扭傷,肌肉酸痛,蚊蟲叮咬。
健客價: ¥4.5溫補腎陽,填精止遺。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
健客價: ¥29.9消風清熱,除濕止癢。主治丘疹樣蕁麻疹,也用于濕疹、皮膚瘙癢癥。
健客價: ¥14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OPD)的維持治療,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伴隨性呼吸困難的維持治療及急性發(fā)作的預防。
健客價: ¥72祛風止痛。用于骨質(zhì)增生,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痛。
健客價: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