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中醫(yī)頻道 > 方劑 > 奇方妙劑 > 濕熱為患 有一好方 茵陳五苓散

濕熱為患 有一好方 茵陳五苓散

2018-09-06 來源:中醫(yī)出版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聯(lián)盟
摘要: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陽氣不伸為階段病機,當前趨于主位,癥見肢重腰酸、神疲頭昏、尿黃濁臭、大便溏滯。在此基礎上加淡竹葉、焦梔子、滑石粉、生甘草等。

濕之人中焦,有寒濕,有濕熱,有自表傳來,有水谷內(nèi)蘊,有內(nèi)外相合,其中傷也,有傷脾陽,有傷脾陰,有傷胃陽,有傷胃陰,有兩傷脾胃。傷脾胃之陽者十常八九,傷脾胃之陰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竅,遺患無窮,臨證細推,不可泛論。

茵陳五苓散

(1)藥物組成:綿茵陳,柳桂枝,炒白術(shù),豬苓,白茯苓,建澤瀉。

(2)基礎配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全方六味,由綿茵陳加五苓散而成,適用于陰虛濕熱,氣化不利為基本病機的黃疸、脅痛、陽痿、眩暈、痹證、不寐等急慢性疾病。該方以綿茵陳為君藥。茵陳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其氣清芬,善于滲濕而利小便。臣以建澤瀉、白茯苓、豬苓,取其甘淡滲利之性,輔以君藥,加強利水之功,且水散熱亦消也。葉天士謂“滲濕于熱下,不與熱相搏”即乃此意。佐以炒白術(shù)健脾利濕,柳桂枝助陽化氣,俾土實氣行,則水濕化矣。

(3)主治:①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陽氣不伸為階段病機,當前趨于主位,癥見肢重腰酸、神疲頭昏、尿黃濁臭、大便溏滯。在此基礎上加淡竹葉、焦梔子、滑石粉、生甘草等。②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肝絡不暢為階段病機,當前趨于主位,癥見右脅隱痛、尿黃苔膩。若濕熱偏盛者,在此基礎上加夏枯草、垂盆草、虎杖根、白花蛇舌草;若陰虛偏甚者,在此基礎上加女貞子、桑椹子。③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脾腎陽遏為階段病機,癥見性欲減退、陽痿不舉、畏寒肢冷、大便不化。若兼夾病機趨于主位,在此基礎上加茵陳術(shù)附湯(茵陳、白術(shù)、附子)及二仙湯(仙茅、淫羊藿)出入。④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風痰瘀阻為兼夾病機,癥見形體肥胖、頭暈欲仆、胸悶少氣、肢體不仁。若兼夾病機趨于主位,以風氣甚者,在此基礎上加降壓四味(桑寄生、明天麻、石決明、夏枯草)出入;以痰瘀甚者,在此基礎上加降脂四味(生蒲黃、決明子、建澤瀉、綿茵陳)出入。⑤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腦絡不暢為階段病機,癥見頭暈困乏、神疲肢倦、頸項不舒、尿黃便黏。若階段病機趨于主位,在此基礎上加紫丹參、生葛根、大川芎等。⑥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經(jīng)脈閉阻為階段病機,癥見諸大關節(jié)紅腫熱痛、屈伸不利。若兼夾病機趨于主位,在此基礎上加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赤芍、知母、甘草、麻黃、生姜、白術(shù)、防風、附子)出入。⑦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心肝血虛為兼夾病機,癥見夜寐不寧、心悸難平、膚亮油垢、尿黃濁臭。若兼夾病機趨于主位,在此基礎上加酸甘寧心湯(棗仁、龍齒、茯苓、麥門冬、百合、淮小麥)出入。

此外,秦艽鱉甲湯、龍膽瀉肝湯、知柏地黃湯、當歸六黃湯、茵陳術(shù)附湯、暑濕氣化湯、導赤散、三仁湯、豬苓湯等方亦為常用的治療陰虛濕熱的主方。

茵陳五苓散加味治療濕阻(陰虛濕熱,氣化無權(quán))

陳某,男,38歲。2016年3月23日初診。

主訴:肢重腰酸半年余。

病史:半年以來,漸起肢體困重、腰背酸楚之恙,尤以晨起為甚,每于敲打、抬手、伸腿后可緩解。平素神疲頭昏,尿黃濁臭,大便溏黏,日行3次,口干不喜多飲。

查體:面膚紅疹,舌質(zhì)暗紅,苔薄黃,脈弦細滑。

中醫(yī)診斷:濕阻。

辨證立法: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氣化無權(quán)為階段病機。治以滋陰清熱、升清利濕,基本病機、階段病機標本兼顧。

處方:茵陳五苓散加味。

綿茵陳20g,建澤瀉10g,白茯苓15g,豬苓10g,炒白術(shù)15g,柳桂枝8g,廣木香12g,小川連7g,生甘草6g,滑石粉(包煎)20g,淡竹葉12g,焦梔子12g。水煎服,7劑。

二診:2016年4月20日。服藥1周,諸癥皆減,復服3周,除尿黃、泡沫未罷外,余癥皆失。此乃陰虛復,濕熱除,氣化漸振之象,當守原法繼進,鞏固療效。上方7劑。

三診:2016年5月11日。連進滋陰清熱利濕之品40余劑,諸恙若失,遂以健脾生津之品善后。

按語:《溫病條辨·中焦》:“濕之人中焦,有寒濕,有濕熱,有自表傳來,有水谷內(nèi)蘊,有內(nèi)外相合,其中傷也,有傷脾陽,有傷脾陰,有傷胃陽,有傷胃陰,有兩傷脾胃。傷脾胃之陽者十常八九,傷脾胃之陰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竅,遺患無窮,臨證細推,不可泛論。”本案患者長年居于底層,易于染受濕濁之邪;況工作辛勞,頻思設計而暗耗陰液,久之而有陰虛濕熱之患。濕性重濁,纏綿難解,氣化無權(quán),升降失司,終致肢重腰酸,神疲頭昏,尿黃濁臭,大便溏黏,日行3次,口干不喜多飲諸癥。其中,陰虛濕熱為基本病機,氣化無權(quán)為階段病機,故擬滋陰清熱利濕之法方為合拍。是方唯以桂枝其性升騰,余皆藥性趨下,其乃反佐之中而蘊化氣升陽之理,既除基本病機,又解階段病機,故而藥后療效較著。王暉認為,陰虛復,濕熱除,以防復作,當以健脾生津法善后,切忌過服香燥、滋膩之品。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