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上的拔罐療法一直備受推崇。但你知道……拔罐有何限制?什么人不能拔?拔完要注意什么嗎?
拔火罐具有溫經(jīng)散寒、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溫固陽氣、祛風除濕、清熱瀉火等不同功效。
在臨床應用中:風邪為主的疾患,多選閃罐法,寒邪為主的疾患,多選留罐法。走罐法主要用于背腰、腹部及四肢肌肉豐厚處。循經(jīng)走罐法主要用于氣血瘀滯、臟腑病證。
拔火罐對年紀有限制嗎?
6個月內(nèi)乳嬰兒禁止拔罐。
相較之下成人的皮膚耐受力比較強些,小孩拔罐的口徑要小、時間要短些。
由于拔罐時皮膚在負壓下收緊,年老且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在這種刺激下可能會使心臟疾病發(fā)作,因此不建議拔罐。
拔火罐時的注意事項
1.拔罐時要根據(jù)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2.從背部中間往兩邊、從上面往下面慢慢挨著放罐,抽取里面的空氣,力度和時間以被拔罐者能接受的程度為宜。此處注意,吸拔時間不宜超20分鐘,夏季不宜超過15分鐘,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使皮膚破損。
如果水泡較小,可不必處理。也可涂少許龍膽紫。
3.瘀血滲出量不超過1ml屬正常。出血量過多時,應馬上終止拔罐,但對其他部位繼續(xù)拔罐并無影響。
4.拔罐時所用的酒精棉球,不能蘸酒精過多,以免滴下灼傷患者的皮膚。
5.被吸拔的皮膚常會出現(xiàn)瘀血紫斑,或有輕微觸痛,都屬正常現(xiàn)象,3-4天后自然消退。
6.除了在相關(guān)的穴位上留罐以外,還可以在疼痛點上留罐,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從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7.拔罐以后八小時之內(nèi)千萬不要洗澡,因為拔過之后的皮膚細胞處于張開狀態(tài),洗澡勢必會把大量的濕氣帶入體內(nèi),適得其反。
當天最好不要吹風、吹空調(diào),跟洗澡的原理是一樣的。
8.火罐并不適用于所有疾病,腰背痛是最合適的,而腹部、臉部等肌肉不豐富、有臟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尤其是腹部,很容易形成腸套疊、腸梗阻。
這些人不宜拔火罐
1.孕婦、女性月經(jīng)期。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shù)陌位鸸蘅梢鹣日琢鳟a(chǎn)等。月經(jīng)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jīng)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jīng)過多。
2.心力衰竭或體質(zhì)虛弱者、有出血傾向的病人、高熱、抽搐和痙攣發(fā)作者、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酒足飯飽者。
3.有嚴重肺氣腫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負壓吸拔。
4.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響骨折對位及愈合。急性關(guān)節(jié)扭傷者,如韌帶已發(fā)生斷裂,不可拔罐。
5.皮膚有潰瘍、破裂處,不宜拔罐。在瘡瘍部位膿未成熟的紅、腫、熱、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