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是味人盡皆知的中藥,不過恐怕很多人之所以聽說過黃連而且知道它特別苦,是因為有名的歇后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黃連是大苦大寒藥,尤長于清中焦?jié)駸?,瀉心經(jīng)實火,常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心煩不寐、癰腫瘡瘍、濕熱泄痢等。(編輯/三木)
藥用黃連
《珍珠囊》:“其用有六:瀉心火,一也;去中焦?jié)駸?,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fēng)濕,四也;治赤眼暴發(fā),五也;止中部見血,六也。”《本草正義》:“黃連大苦大寒,苦燥濕,寒勝熱,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濕火,而心、脾、肝、腎之熱,膽、胃、大小腸之火,無不治之。”
其中黃連配黃芩(也很苦),二藥均為清熱燥濕之品。黃連善清心火而除濕火郁結(jié);黃芩善清肺與大腸之火熱。二者相配則清熱燥濕解毒功效更顯著??捎糜谥我磺袩岵〉母邿?、煩躁及疔瘡、癰腫等癥。二藥也常與金銀花、連翹或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清熱解毒藥同用,療效更好。
黃連配大黃(經(jīng)典苦寒藥當然也是苦的),二藥均為苦寒泄熱之品。黃連善清熱燥濕;大黃氣味重濁善下行。二者相配可治邪熱內(nèi)結(jié)的痞證。二者再加黃芩清熱涼血止血,為瀉心湯,治邪熱內(nèi)迫、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三藥既能清氣分實熱,又能瀉血分火毒,對火熱亢盛所致各癥均可用(另外三黃合用時其味可使硬漢猛女也落淚)。
黃連與半夏相配,黃連苦寒降泄、清熱燥濕,以開中焦氣分之熱結(jié);半夏辛溫燥熱、祛
痰降逆,以開中焦氣分之濕結(jié)。兩藥合用,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辛開苦降以調(diào)其升降,能瀉心消濕熱之痞,化痰濁之結(jié),使中焦得和,則諸癥自愈。用于濕熱痰濁,郁結(jié)嘔惡,胸脘痞滿,痰多黃稠等癥。
[1]崔雙榮,趙麗萍.黃連的配伍應(yīng)用[J].河北中醫(yī),2003(10):758-759.
黃連CoptischinensisFranch.
黃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根莖。
【異名】川連、支連、云連、雅連、味連。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歸胃、心、大腸、肝經(jīng)。
【功能與主治】黃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它是大苦大寒藥,尤長于清中焦?jié)駸幔瑸a心經(jīng)實火,常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心煩不寐、癰腫瘡瘍、濕熱泄痢等。
【適用人群】心火亢盛所致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者。濕熱毒火所致癰腫癤瘡、目赤牙痛、口瘡者。濕熱阻滯中焦、氣機不暢所致脘腹痞滿、嘔吐吞酸者。脾胃大腸濕熱所致瀉痢者。胃火熾盛所致消渴證(糖尿?。┱?。
【注意事項】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泄瀉者慎用??嘣镆讉幗?,陰虛津傷者慎用。
【用法用量】一般為煎湯服用,或入丸、散。煎服用量為2~5克。
食膳與實際應(yīng)用
黃連以產(chǎn)于四川的川連質(zhì)量為佳。一般可生用、清炒、姜汁炙、酒炙或吳茱萸水炙用,宜因證選擇。
黃連食療
黃連散
主治小兒口瘡
【食療功效】
此方主治小兒口瘡、心熱煩悶。
黃連15克,
大青葉、升麻、桑白皮、炙甘草各10克。將以上所有藥材一起搗成粗粉混勻,裝瓶保存即可。每次取3克散劑,以水煎服。每日1次。
【適合人群】
適合心火熱盛所致小兒口瘡、心熱煩悶,癥見舌上糜爛或潰瘍、舌紅疼痛、飲食困難、煩躁??蕖⒖诟捎?、小便短赤者。春、夏、秋季尤宜。
【特別注意】
脾胃虛寒者忌用。
黃連香樸湯
治療急性胰腺炎
【食療功效】
此方為余氏經(jīng)驗方,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尤其對治療急性胰腺炎有良效。
【食療藥膳】
黃連12克,黃芩10克,木香、川厚樸各6克,川楝子10克。將以上材料搗碎,一起加水1000毫升,煎煮至剩600毫升左右,去渣后取湯汁飲服。每日1~2劑,可分數(shù)次溫服。
【適合人群】
適合濕熱壅滯所致脘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者,急性胰腺炎患者尤宜。夏季飲用尤佳。
【特別注意】
脾胃虛寒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