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心理疾病,其實沒有那么簡單
對于心理疾病的判斷是比較復雜的,情境對判斷的影響很大,因為在不同的情境中我們看到的是人的不同側面。如果持有錯誤的觀點,人會在評估他人是否可能有心理疾病時過于依賴自己的主觀感受,缺乏謹慎而開放的態(tài)度。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性心理障礙主要用心理治療,治療原則是"用加強正常的男女性關系來減少異常的性心理行為"。個別癥狀可以用行為治療。
經常戴太陽鏡的人,喜歡隱藏自己,從內窺探外在世界。比較容易對人缺乏信任感,也不想別人了解自己,內心有一種自卑感。
對于心理疾病的判斷是比較復雜的,情境對判斷的影響很大,因為在不同的情境中我們看到的是人的不同側面。如果持有錯誤的觀點,人會在評估他人是否可能有心理疾病時過于依賴自己的主觀感受,缺乏謹慎而開放的態(tài)度。
精神病人一般都沒有自知力,他們認為自己“很正?!?、“我沒病”,發(fā)病時通常需哄騙或強迫入院治療。精神病人在發(fā)作期一定要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有研究顯示,近七成都市人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且每個人一生中有70%~80%的時間與此相伴。心理亞健康就像一個隱形殺手,藏匿在你我身邊,慢慢吞噬著我們的健康。
首先,當發(fā)現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父母也是承受了很多壓力與焦慮的,家庭環(huán)境會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tài)下,即使孩子來做心理咨詢,家庭環(huán)境沒有改善,也很難看到孩子的改變。
森田正馬把與人相關的事物劃分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兩大類??煽刂频氖挛?,指的是可通過自身主觀意志控制、改變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就是是個人主觀意志不能決定的事物。
很多來找我做治療的來訪者都會談到自己在上個動力學治療師那里覺得什么用都沒有,因此脫落了上個治療。他們中有的人經歷了僅僅幾次治療,有的人已經挺長,比如2年,但都覺得一無所獲。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fā)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對于意識障礙且處于興奮狀態(tài)者,要認真觀察其有無發(fā)燒、尿潴留等異常,及時予以解除。對病人的某些反應,要給予一定的重視,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亂語而不予以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