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假肥大型肌營養(yǎng)不良
(一)發(fā)病原因
本癥為遺傳性疾病,多屬性連鎖隱性遺傳,個別為染色隱性遺傳。
(二)發(fā)病機制
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已將DMD的基因定位于X染色體Xp21.1~Xp21.3,致病基因為dystrophin基因,它是至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人類基因,約2000kb以上,含有79個外顯子編碼,1個14kb的轉錄區(qū)。研究表明60%~70%的DMD是由于基因缺失或重復突變所致。
基因缺失呈非隨機性分布,主要發(fā)生在基因的中央?yún)^(qū)(80%),少數(shù)發(fā)生在5端(20%)。大的基因缺失常常開始于基因的5端,基因缺失造成開放的讀碼框的破壞,導致DMD表現(xiàn)。BMD患者,缺失基因保持了翻譯讀碼框,并能產(chǎn)生一個具有一半功能、長度縮短的蛋白質。“讀碼框”假說解釋了92%的DMD/BMD患者不同的臨床類型。
dystrophin是dystrophin糖蛋白復合物(DGC)的一部分,DGC是膜相關蛋白的綜合體,跨越肌纖維膜,連接細胞內的細胞骨架和細胞外的基質。duchenne肌營養(yǎng)不良患者,由于dystrophin的缺失導致DGC成分的減少,雖能正常合成但不能正確的裝配和整合至肌纖維膜上。由此推測由于DGC的受損,引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DMD的肌細胞壞死。dystrophin的缺乏使肌纖維膜下的細胞骨架和細胞外基質的聯(lián)系受到破壞,造成肌纖維膜不穩(wěn)定,膜撕裂,肌細胞壞死。